儿时的夏天
儿时的夏天
■刘清
“夏天虽然热,可她属于我……”这应该是属于孩子的歌吧?再热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孩子们对夏天的热情。在这燥热难耐的天气里,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夏天的一些生活场景。
午饭后,为了防止孩子们去河边玩水,大人们逼迫孩子睡午觉。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堂屋地上铺几张席子,大人小孩躺一起,每人摇一把蒲扇。那时,农村还没有电,自然也就没有电扇、空调。摇蒲扇是件力气活,摇一会儿,胳膊就酸得受不了,不摇又热得受不了。这种情况下,要想睡着觉,倒也要一番“功力”。大人许是累吧,他们很快就睡着了,孩子们可就难了。睡不着觉干躺着真是一种折磨。他们往往等到大人睡着了,就蹑手蹑脚地偷偷“逃”出门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结伴捉蝉去。
那年代,每家的门前屋后都长满了各种树。淮沭河大堤上的树木更是数不胜数。捉蝉真是太方便了。捉蝉的工具很简单,人人会制。找一根长竹竿、长芦苇或者长紫穗槐条,把一头撅成三角形,拿绳子绑定,再到随便哪个篱笆边、墙角处找几张新织的蜘蛛网,将那三角形里绞满蜘蛛网即可。工具制好后,就小心翼翼尽量不弄出声音地到每棵树下“侦察”。捉蝉工具要高举着随时待用,还不能大幅度移动。因为蝉这东西过于精灵,略有动静,它就逃之夭夭。尤其是那种个头较大,我们称为叽溜的,还没接近,它们就感受到了危险。略一靠近,它们就会惊乍乍地扯出凄惶的叫声,“嗖”地一声,迅速窜起,慌不择路地撞向树木更高处。因此一旦发现目标,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蝉用蜘蛛网粘住。就这样,一中午我们能捉到好多蝉,即使是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也不觉得热。
估摸着大人要睡醒了,我们就喜滋滋地带着战利品悄悄踅回去。藏好物品,敛起喜气,小心躺好,假装一直在睡觉,否则就该挨骂了。
无所事事地挨到了傍晚,孩子们的又一项活动开始了——每人拖一把大扫帚扑蜻蜓。蜻蜓是一种极优雅的生物。它们在空中轻盈地、款款地飞着,不急不躁、不鸣不叫。当你的扫帚行将落下之时,蜻蜓中的机智者会迅速矮身向旁边一让,逃过一劫。那些反应迟钝的就被扑在扫帚底下了,这时它们略显狼狈,大概是为了保持自己一贯的优雅,抑或是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吧,它们小幅度地假意挣扎一番便放弃了。运气好的时候,一扫帚能扑到好几只。扑到以后,找根细线把它们一个接一个拴在一起,形成一列纵队,然后一只手高举着线的一头,向前跑去,嘴里还大喊着“飞啊,飞啊”。又是跑得一身汗,大人看到,又遭一顿训斥。
女孩子会把那些长得好看的,如红蜻蜓,折断翅膀,小心地放进蚊帐里,指望它们夜里捉蚊子。究竟它们有没有捉蚊子,我不知道。我猜它们应该没有捉吧。有谁会被伤害过还奴才似地心甘情愿为他人服务呢?虽然它们也从中受惠。我想它们应该会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吧!
这些蜻蜓最终都成了鸡的点心。现在想来,我那时倒是残害了不少生灵。
晚饭后,玩闹了一天的孩子们终于安静下来了,跟随大人们到淮沭河大堤上去乘凉。淮沭河大堤上树种丰富,树木粗壮,枝繁叶茂。这些树木不时送来一阵阵风。三伏天气里,那些风并不凉爽,吹在身上犹如是站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浑身火燎燎的。倒是淮沭河里,水汽四溢,平添了一分凉爽。河边不时飞过几只一闪一闪的萤火虫,想要去捉,大人是一定不同意的,因为已经洗过澡,况且河边不安全。孩子们只能念叨着从奶奶那里学来的儿歌:“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
乘凉的人们与其说是乘凉,倒不如说是聚在一起打发那难熬的暑热时光。他们或是拖一张席子,或是提一张凳子,到堤上闲话家常。孩子们多躺在席子上听大人们闲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儿时的记忆犹如最烈的酒,醉了自己,醉了岁月。每每忆起,如在昨日。今时念起,心犹欣悦。
刘清,女,现就职于淮阴区五里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