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育孩子
从古到今,对教育本身的说法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观点:有崇尚读书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看不起读书的,称“百无一用是书生”“下九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渐渐地意识到,读书是“最公平的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最佳途径。从而就出现了一群比老师还忙,比学生还辛苦的陪读家长。放下手上事业,荒芜了自家的田地,不惜重金投资学区房、昂贵的补课班。貌似,钱花到了,就能收获对等的效果。其实不然。
首先,孩子的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不是放在案上的肉,任人摆布的结果。人潜力的发挥唯有主动努力才能挖掘更多。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花时间研究出针对学生个体教育方法,教是近期给予,育是和长远规划,教是做出样子,育是引进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从认知到推理到自我创造的过程。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呢。
1、 培养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事实,甭管多大的孩子,即使从没接触过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只要一上手,不仅学得快而且熟练程度也是相当惊人,这也充分说明,孩子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远远超出大人的想像力,只有感兴趣,才能挖掘出来。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口头夸奖、物资奖励或是满足一个又一个的小愿望就能获得的。学习兴趣需要有既定目标实现的成就感,又有重视人群的认可给予的存在感,还要有赶、超、比、帮、衬这样一群学伴一起进步的共情条件下的荣誉感。
2、 明确学习任务。如今,由于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过分参与或是过度关注,给孩子的暗示,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家长学,很多学生就为什么要报学习班这个问题,百分之八十的回答是,妈妈给报的,妈妈让学的,这其中,忽视了也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见。很少有人问过孩子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否,对成绩下降有没有自己的计划或是想法。这个环节忽略了,孩子就不会积极配合,学习也好,补课也好就成了完成任务了。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学习是自己的事,好坏也都在为自己学,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是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以后是靠出卖体力谋生,还是依靠脑力挣钱,都是你今天是否努力学习的结果。只不过学习好了,能够选择的机会更多些。
3、 用对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先打基础,然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举一反三的过程,所谓基础,就是那些字、词、句,定义、定理或是单词语法,这些都得靠孩子本身付出辛苦去记住、记牢的东西,没有捷径可走。让孩子养成巧用零散时间的习惯,每天的进步,终究会变成成就千里的跬步。
其次,家长要明确自己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自流,家长的任务是引导,是建议,是陪伴,是呵护,得尝试着把选择权一点点地放手给孩子,让他学会选择,懂得承担后果,才能收敛任性,踏实、理智地面对学习,否则,他总认为,是家长让他学,老师让他学,本来一件事关他自己的事,他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从而滋生了惰性或是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