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褒扬袁崇焕?其实,清朝对袁可立的态度已给出答案
关于袁崇焕的评价,明朝时争议就很大,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可以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崇祯杀袁崇焕属于自毁长城,有人说袁崇焕通敌卖国,是一个标准的卖国贼,被杀罪有应得。但明朝末年时,绝大多数大臣都游走于灰色之间,很难用好与坏一言以概之,加上当时党同伐异,党争非常激烈,因此最了解袁崇焕情况的明朝人对他的评价就有些可疑了。时至今日,距离袁崇焕已有400多年,隔岸观花难见真貌,文献中对袁崇焕的评价很多又充斥个人私心,因此直到现在还难给袁崇焕一个较为公认的评价。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袁崇焕,卖国贼还是抗清英雄,其实清朝对明末袁可立的态度已经给出较为确切的答案。
《明史》中,袁崇焕被捧上了神坛,几乎成为明朝抗清的唯一擎天柱,是明朝抗清大英雄,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袁崇焕被描绘成皇太极最大的敌人,最想除掉的敌人,崇祯杀他自然是自毁根基,自取灭亡之道。
清朝时期,朝廷优待袁崇焕后代,将之收编到八旗,成为当时的“人上人”,一直恩养着。《清史稿》记载乾隆下旨寻找袁崇焕后代时,大臣查询后奏报“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
可以说,清朝彻底推翻了明朝官方的评价,对袁崇焕不仅赞誉有加,而且还“恩养”了袁崇焕的后代,堪称是“要多好有多好”,对一个让后金损失巨大的明朝将领如此优待,以德报怨莫过于此。按理说,如果清朝真的是重视英雄,心胸开阔,那么必然应该浓墨重彩地描述其他抗清英雄才对。但清朝在处理另一位抗清英雄——袁可立的问题时,却是“要多狠有多狠”,乃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不仅《明史》中没有袁可立的相关记载,而且清兴“文字狱”时他的传记和著作都遭疯狂的禁毁,乾隆年间更是疯狂,有关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和宋朝岳飞的《岳鄂王精忠祠记》同时遭到清廷封杀。
袁崇焕与袁可立都是抗清将领,为何清廷对待他们两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袁可立是明朝一位天才,什么职位都能做得好,为官还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担任苏州推官时敢于驾船出海巡视琉球,担任吏部给事中巡视北京西城时敢于违抗万历圣旨斩杀犯法的皇亲国戚,秉持法律公正处理过很多案件,被万民誉为“袁青天”。刚则易折,袁可立这种性格自然容易遭到很多攻击,万历晚年被罢官回乡,但泰昌继位后被重新启用。
泰昌继位不久就去世了,天启朱由校继位,由于当时东林党人势大,大肆攻击荆党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导致熊廷弼下台,东林党人袁应泰代理辽东经略。但袁应泰根本不懂军事,自以为是地乱来一通,几个月之后辽阳、沈阳、广宁相继陷落。这时,辽沈、广宁相继失守,全辽沦陷,人人视关外为死地,百官噤口以图自保,而袁可立回京之后立即向天启皇帝提出七条建议,天启皇帝全部采纳。
努尔哈赤占领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后,对明朝的威胁日趋严重,山东登莱地区就显得愈发重要。之后,天启派袁可立担任登莱巡抚,在此三年期间,袁可立提拔毛文龙开创东江镇,用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积有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军,同时袁可立还拓地筑城,招集安置大量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将努尔哈赤牢牢的压制辽东,而无法向西发展,所谓“狡虏蜷伏一隅,三年不敢动”。
天启三年开始,袁可立利用明朝海军优势,不停在旅顺、金州、复州等辽南地区攻击金兵,袁可立在复州“并夜酣战,俘斩无数”,在复州、旅顺一带“以火箭射焚敌营秋禾,彻夜透明,杀声震天,后金大败而去”,之后又在复州城外设伏,夜三更火攻大败后金军,后金“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史书称之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同一年还策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让努尔哈赤暴跳如雷。天启四年,袁可立令明军在旅顺城外险关设伏,沈有容率水师游离于沿海各岛间奇袭策应,最终后金无计可施,遣使议和,被张盘立斩杀,后金大败,落荒而逃。总之,史书记载是袁可立“每出奇兵,馘俘累累”,“乘风纵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设伏夜战而愤兵之营垒拨”,在明末抗清将领中,袁可立杀敌众多,军功显赫。
关于袁可立的作用,明末黄道周一语道破:“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公一意治师,塞要害,焚盗粮,联络诸岛,收复旅顺,而海上晏然。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毫不夸张地说,袁可立在,努尔哈赤寸步难行,且还不停地损兵折将,后金极为艰难,袁可立不在,努尔哈赤才能纵横辽东。
看完袁可立,再来看一看袁崇焕。袁崇焕只有两场大捷,即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都是后金攻城战,宁远之战发生于努尔哈赤死之前,史书记载是“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伤城外军”,之后努尔哈赤退兵,宁锦大捷发生于努尔哈赤死亡之后,史书记载皇太极“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而退兵,顺道毁坏了大小凌河二城。传说的袁崇焕杀了或重伤努尔哈赤,其实纯属扯淡,宁远之战爆发于1626年2月,而努尔哈赤死于1626年8月,死因是身患毒疽。
与袁可立相比,袁崇焕身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最广为人知的是与皇太极议和、杀毛文龙。后金遭遇天灾时,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无疑对后金更为有利;同时,为了“事权统一”,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但擅自杀掉毛文龙不是最大的罪过,最大的罪过在于没能考虑好“怎么发挥没有毛文龙的东江镇的战斗力”,结果杀掉毛文龙之后,东江镇军心涣散,明军之后再也无法在背后威胁后金了,等于帮助后金取得一场战略性的大胜利,这应该不是袁崇焕主观想要帮助后金,而大概是袁崇焕的个人能力问题。
显而易见,袁崇焕战功并不大,对后金损伤有限,远不能与袁可立相比,在明末将领中袁可立军功第一无可争议。同时,袁崇焕是传统士大夫,孙承宗的学生,大明辽东经略,投靠后金得到的利益与声誉不可能比明朝多,因此他不可能有帮助后金的主观意愿,但议和与杀毛文龙却在客观上帮助了后金,这应该与袁崇焕的个人能力不足有关。总体上说,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对后金更为有利,而袁可立对后金只有破坏没有一丝助益。
综上可见,清朝对二袁态度截然相反的原因在于:袁可立让后金损失惨重,后金对他恨之入骨又怕之入骨,但袁可立又不像毛文龙那样有污点,可以在史书上拼命抹黑,他的事迹没法抹黑,所以夺取江山后干脆将他的事迹封禁,至少在主流话语体系中要禁毁掉他的历史;而袁崇焕对后金造成的实际损失不大,与其巨大的声望形成反比,甚至他的行为客观上对后金更为有利,对于这样的人大肆宣传,既表现出清廷宽广的胸怀,又反衬了明末所谓名将不过如此,还能讥讽崇祯有眼无珠自毁长城,可谓一举多得。说到底,大肆宣传袁崇焕有着更多的政治动机,而封禁袁可立才是清廷对待抗清英雄的真实态度。
对比袁可立的遭遇,也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袁崇焕不会是卖国贼,但也称不上大英雄,而应该是一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的抗清将领。由于历史的风云际会,让袁崇焕声名鹊起,只是时有大英雄袁可立,却遭到清廷封禁,所以才“使竖子成名”。
参考资料:《明史》、《节寰袁公行状》、《明熹宗实录》、《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