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武术大师张策创立太极五行通臂拳,是继...

清末武术大师张策创立太极五行通臂拳,是继形意拳的李洛能、郭云深、孙禄堂,八卦掌的董海川,太极拳的杨露禅、杨班侯、杨健候之后,又一大重要拳种创始人。
《国术概论》:“光绪初,有张策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法,为人慷慨好义,性谦和,闻陈之名而往受业。未几,陈卒,复从师兄王占春游,切磋琢磨,历时九载,而技始成。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
记载:“张策粜自幼臫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因家庭内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愤然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同时又拜陈庆老和尚习练通臂拳有七八年。壮年后又得“祁家门”传人王占春(京南良乡北黄新庄人)授通臂拳。王占春去世后,他巧遇一韩姓老道,受韩道长指点练功。至此,师承众家之长,尽得武术奥妙。常北走关外,南走齐鲁等地,踪迹所至,名声大振,曾于沈阳、北平等处设馆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门人弟子散走四方,论教张之技艺,均多表示钦佩。”
五行通臂拳属内家拳法,其名取义有二:一是在内气血想通,在外两臂与腰背想通及两臂之间相通,全身节节贯通。二是取象通臂猿猴臂长身灵。因此通臂拳尚快捷,讲求手快、身轻、步灵、节柔、劲硬,其练求简、求精,以松肩开节为根法,使臂活若鞭,却又硬似钢铁。张策五行通臂拳,刚柔相济,浑厚自然,潇洒舒展,速度敏捷,凶猛剽悍,质朴无华,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与圈手为基手,分式操练,交错运用。是以单操单练、散手技击为主的练功方法,是内外双修的中华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其动作间发出噼啪、踢跶声响,均为他拳所未有,劲力讲究冷、弹、脆、快、硬。
五行通臂拳的锻炼要求十分严格,其锻炼法则是:含胸坐胯,沉肩探臂,周身放松,发力饱满,行拳脆快,着力弹冷,快速多变,而且又粘连绵黏。力起于脊,下蹬上发,节节贯穿,通于肩肘,发于掌臂,形成贯通梢节,上串下连,毫无脱节间断形成对拉的抖发之力。在练习方法上,要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先易后难。首先,要练好坚实的基本功。要着重强调腿、腰、臂三节的基本功练习,必须从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的法根入手。
五行通臂拳在内而言为先天之力,由脊发于两臂;在外而言,两臂彼出此入而相通。要注重运气发力,自然而然,如此可练出先天真力。在训练过程中,两臂由轻虚而逐渐重实,由重实而达到坚刚,由坚刚再化为柔软。由脊力达到心力,心动则手随,再从心力而达到蓄力,力蓄于中,蓄而待发,由蓄力而达到全身透空,才能达到全身豁然贯通,内外浑然一体,返本还真,成为一团太和元气。
形体上要做到“三折九扣”(臂、身、腿折,足、膝、胯、背、胸、肩、肘、腕、指扣),内中包含“五护八断”(五护:上、下、左、右、中,八断:动静、虚实、刚柔、急缓),身体各个主要关节和部位都要舒松自然,微微向内收拢,蓄劲待发。
练通臂拳“松”为第一。松到什么程度,通臂拳就达到什么程度,松不到那个程度,便不明白那个程度的奥妙。通臂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松得周身毫无迟滞之感,两臂如绳子吊着重物一样,但是这种大松,不是软,不是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摊泥,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练习通臂拳架时,把精神、关节、肌肉节真正松开,这是学习通臂拳之关键。最重要是手臂上的三个关节,是腕关节,及肘和肩。
肩关是最难松。松肩别无他法,摇臂是松肩的不二法门,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 。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它的都容易了,练通臂拳要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概,因为心有所畏便紧张,紧张就不能松。 通臂拳的最高境界是虚空无物的感觉,交手时沾上就走,打上就变,让对手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打不上,捕风捉影,处处落空。
通臂拳在劲力上讲:冷、弹、脆、快、硬。这里的“弹”说的就是弹抖力或者是弹震力。民间武术界谈到通臂拳多提到通臂拳是鞭劲,强调以腰为杆,以臂为鞭身,以手为鞭稍,像鞭子抽出去一样,其实通臂拳它在外显现好像是鞭劲,但这其中无不体现通臂拳的弹劲,它内中含有弹劲。还有就是说到弹力,不只是一个掸手、摔掌用弹力,它是贯穿样通臂拳每个动作中,是贯穿于通臂拳的摔拍穿劈钻每一式及它的变化之中,达到浑身无处不弹簧。通臂拳弹劲不是通过外形强行去做的,也不是在打拳时刻意表现出抖落,那样的话就显得做作,不自然。实际上弹抖劲是在无意识状况下自然表现出来的,不是故意做出来的,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手臂就好像没用力,从脊背产生出来而自然弹射出来的劲。 #武术##通臂拳##内家拳##太极##国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