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妇人去探亲,稚童求她捎信,母亲却说:他早就没了

古时候的大李村,有一对小夫妻。婚后第三年,这对小夫妻生下了一个儿子。
儿子的降生让整个家沸腾了起来。
可就在小孩子长到6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孩子满身都是红斑,不到7日,就夭折了。
家人痛哭不止,因为村里有讲究,爹娘含泪只得将孩子埋到了村外的一座破庙后面。
孩子的娘哭得甚是伤心,还险些哭瞎了一只眼睛。
这座破庙,因年久失修,早就破败不堪。在这座破庙的不远处,有一片山林。
自从这个孩子埋到破庙处后,每到夜里,村民们从此处经过时,经常能听见豺狼的叫声。
那声音很清晰,似乎就在破庙的后面。村民们害怕了,夜里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再从这里经过。
离着大李村约有70多里处,有一个王村,村中有一位姓张的妇人。
这位妇人心地善良、懂得礼数,村里人都很敬佩她,却有一件事让她抬不起头来。
她与夫君婚后几年,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虽然公婆和夫君没有责怪过她,不过妇人每每看到别家孩子时,心里总不是滋味。

且说有一晚,这位张姓妇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患病在床,不住地喊她的名字。
她一下从梦里惊醒过来,仔细一算,已有半年没有回娘家探望父母双亲了。
翌日吃过午饭,张氏将家里的活料理得差不多了。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回想着昨夜的那个梦。
张氏放心不下,还是想回娘家探望母亲,于是她起身去和公婆说要回娘家探望母亲,公婆倒也理解她的心情,老夫妻俩将她送出了村子,张氏背着包袱上路了。
黄昏时分,张氏离着大李村外的那座破庙不远了。
张氏停下来喝了一些水,稍作休息后又继续朝前走。
又走了大约半炷香的时间,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张氏抬头一看,一座破庙出现在不远处。
张氏微微一笑,自言道:“过了这座破庙,再往前走一炷香的时间,就到家了。”言罢,张氏脚下的步子加快了许多。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豺狼的叫声。张氏害怕了,她不敢耽搁,欲要加快步子往前走。
而就在此时,从破庙后面跑过来一位稚童。那稚童边跑边哭,举着双臂朝自己扑了过来。
张氏四下看了看,身边并没有人在:“这孩童难道是来找我的?这我并不认识他呀!”

就在张氏疑惑之时,那个稚童已经跑到了跟前。他一下抱住了张氏,哭诉道:“婶婶救我,那些豺狼又来吃我啦!”
张氏一头雾水,一边搂着稚童,一边安慰道:“你别哭,发生何事了?你爹娘呢?”
稚童抬起头来,双眼噙满了泪水。
“婶婶,我想回家,可我爹娘不要我了,将我埋到了破庙后面。每到夜里,那些豺狼就会来此处咬我。求求您,帮我给爹娘捎个信,让他们快来这里救我啊!”稚童说完后放声大哭。
张氏没有子嗣,见到小孩子格外亲切。可当她听了稚童的话后,张氏吓了一跳,赶忙将稚童推开,欲要转身跑。
稚童却抱住了她的右腿,不停地哀求她。
“婶婶,我不会害你,请您帮帮忙,替我捎口信吧,我在这里好痛苦啊!”稚童哭得很伤心,张氏的心一下软了。
她蹲下身来,询问道:“你家住在哪里?爹娘叫什么?”
稚童闻言后,赶忙止住了哭声,将住址和爹娘的名字告诉了张氏。
张氏看了看头上的天,咬了咬牙,说道:“我答应你,这就帮你去找爹娘。你先躲起来,等我们回来!”
张氏转身走了,再回头看时,那个稚童已经消失不见了。

张氏见天色不早,还要赶路,她朝着大李村疾步走去。
走了半炷香,终于来到了那户人家门口。张氏轻轻敲响了院门,不多时,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子打开了门。
“请问是王生的家吗?”张氏问道。
“王生?他是我儿子,你找他干吗?”那位女子惊讶地说道。
“你儿子此时正在村外的破庙处等你们,他让我来给你们捎口信,希望你们赶快去救他,他说每晚豺狼都会到那里咬他。”张氏说道。
“不可能,他早就没了,我儿子怎么会在破庙那里现身?”女子瞪圆了双眼,大声说道,片刻后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正在此时,一位男子走了出来。女子一下扑到了男人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男子得知张氏来意后,赶忙拱手言谢。张氏没再说啥,回礼后欲要转身离开。
此时男人劝慰好女子后,将张氏拦了下来,随后夫妻俩与张氏一同出了村子,朝着破庙处走去。
到了破庙处,夫妻俩朝着后面走去,只见先前埋葬孩子的地方现出了一个深坑。坑里并没有孩子的尸骨,而在深坑不远处,散落着孩子的一些衣服,女子见状跪倒在地嚎哭起来。
男子则在附近找寻了几遍,发现一些小孩的骨头,他含着泪将那些骨头捡了起来。

张氏不忍再看,流着泪走开了。不久后,夫妻俩带着儿子的骨头回了家。
第二日一早,夫妻俩将孩子的尸骨埋到了村北的墓群里。
从此之后,村民们从破庙附近经过时,再也没有听见豺狼的叫声。
张氏见爹娘身体健康,五日后回了婆家。
半年后,张氏开始呕吐。丈夫请来郎中后,郎中却笑了:“恭喜你们,她有喜了!”
此话一出,公婆嘴上笑开了花。张氏则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次年,张氏产下了一个胖小子。
而让张氏吃惊不已的是,小儿子见到自己第一面时,居然喊了她一句“婶婶”。
这句称呼和小儿子说话的音调,让张氏似曾相识。她反复回想了很久,这才想起那晚破庙外遇见的那个稚童。
张氏不禁笑了,她自言道:“原来是你,既然你已无牵挂,肯投生到我家,这就是咱娘俩的缘分。不过,以后你可不能再叫婶婶了!”

小儿子似乎听懂了她的话,嘴角扬起一抹微笑,还用力眨了眨眼睛。
张氏见状一把将小儿子抱在了怀里,欣慰地笑了。
而就在此时,一抹晶莹的泪珠从张氏的眼角处滑落了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