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刘弼臣:儿科经方医案2则
射干麻黄汤医案
麻黄配射干、细辛是取射干麻黄汤之意。全方共奏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之功。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证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病案举例】
刘某,女,3岁,初诊日期:1983年10月31日。1月来音嘶声哑,哭声不扬,入暮咳甚痰涌,出气喘憋,声如水鸡,又如破竹,苔白脉数,二便如常,曾在某大医院检查,诊为喉炎。前贤云:“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显属外邪痰热壅遏气道。治当清咽解毒,佐以肃肺涤痰,宗金匮“咳而上气,喉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之意。处方:
水炙麻黄2g 射干5g 细辛1.5g 甘草3g
桔梗3g 牛蒡子5g 薄荷2g(后下)
锦灯笼5g 儿茶5g 青果核5g
木蝴蝶5g 灯心草1.5g
二诊:药后音哑好转,咳嗽轻微,水鸡声,消失,苔白,脉微数。治再原方增损。处方
水炙麻黄2g 射干5g 细辛2g
桔梗3g 牛蒡子5g 蝉衣3g
凤凰衣5g 板蓝根10g 青果核5g
木蝴蝶5g 灯心草1.5g
再进5剂而愈。
麻黄附子细辛汤医案
附子温肾助阳;麻黄发汗解表;细辛通彻表里,协附子内温肾阳、散少阴寒邪,助麻黄外解表寒。三药相合,共奏助阳散寒,发汗解表之功,以治疗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脉反沉者。刘老用其曾治一例素体阳虚,麻疹寒闭,疹出不畅的病人,效如桴鼓。
【病案举例】
王某,男,6岁,初诊日期:1965年12月15日。麻疹见已2日,疹点暗淡不红,胸背虽现,不能尽起,面色青白,身热不扬,精神疲惫,昏睡倦卧,肢厥不温,大便溏泄,舌苔薄白质淡,脉象沉微无力。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加以体质薄弱,元气虚乏,不能托毒外出,形成寒闭之证。恰当温经散寒,以开闷闭,宗麻附细辛汤加味,应效乃吉。处方:
水炙麻黄3g 川附片10g(先煎) 细辛1.5g
苏叶5g 防风5g 西河柳15g
芫荽1棵 桃核6g(打) 紫背浮萍2g
蝉衣2g 全当归3g 赤芍5g
葱头3个
另:芫荽2棵,樱桃核10g,西河柳30g煎水熏浴。
二诊:昨进温经散寒之品,肢厥倦卧已瘥,神疲略振,疹点色泽转红,继续透布,已至下肢。身热不甚,大便仍溏,苔色薄白,脉象缓滞。寒闭已开,疹已渐透,再以益气透达治之,参人参败毒之意,慎调为要。处方:
人参2g 川芎3g 前胡3g 枳壳3g
桔梗3g 升麻3g 葛根5g 茯苓6g
炙甘草3g 川附片5g(先煎) 煨姜2片
大枣3枚
【按】刘老认为,疹毒郁闭,不能外发,其证最险。但其所以郁闭不发,必有原因:有因火闭,有因痰闭,有因食闭,有因寒闭。治疗时必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而郁闭方开。开则毒邪外出,而疹自发,病始转危为安。此案由于体质素弱,时值严寒,毒邪内郁,不能外发,属于寒闭现象。故授以麻附细辛汤,疏散寒邪,温经固正,而疹自透,坏象一扫而空,此亦不得已而用之,临床时必需辨证准确,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