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居高声自远

作者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緌,读rui,第二声,古代帽带儿在下巴那儿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蝉的刺吸式嘴管像帽子上的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藉,同借。

试翻译如下

帽緌静垂,你安祥地饮着清净的露水,连绵不断的叫声透出疏落的桐树。你所处位置高声音自然传得很远,不是借光秋风。

赏析

从屈原《桔颂》开始,中国诗歌就有了咏物诗这个类型。蝉是古人常咏之物。

看虞世南这首诗,很符合咏物诗的要求,就是清代刘熙载总结的四个字“不离不即”。让人看着是写具体的事物的,却又有言外之音。写饮露、流响,声远,都是写蝉的特征,但其用义却是写人,写人的高洁品质。“垂緌”一词,就将蝉与人联结在一起了,使之拟人化,让蝉的自然特征与人的道德品质相通,起到赞颂高洁品质的效果。

这首诗,特别注意炼字。垂緌,何以是垂?帽带儿下垂,是不急不躁,仪态端严,若当急躁或奔跑时,帽带儿肯定是飘着的,不会下垂。一个“垂字”,就给人一个端庄安详的形象。“露”是用一“清”字修饰,体现洁净;“响”用“流”字修饰,显出响声连绵不断的动态;“桐”用“疏”字修饰,显出环境的疏朗、悠闲。这些都营造了蝉高洁的形象。

这首诗的题材应该归入古绝之类,就是还没有达到入律五绝的标准(律诗当时还没有创制出来),但其已明显地重视音律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已完全达到后来律诗平仄的要求。

这是单纯看这首诗,如果再了解下虞世南身世,再看后来唐朝诗人的咏蝉作品,就可以看出这首诗还是被那个时代拘束,拓展并不大。

咏蝉

作者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西陆指秋天,南冠代指囚徒。玄鬓,以蝉翼代指蝉。白头吟指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那首诗)

骆宾王上书武则天被诬陷入狱后写了这首诗,虽然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但“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已含有更多的社会内容。

 

作者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梗犹泛,用了一个寓言典故,意是像桃木棍一样,顺着洪水瓢,不知飘到何处。故园芜不平,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田园将芜胡不归”)

李商隐把蝉鸣说成是饿得叫唤,然后又写到自个和蝉一样,因为道德高尚难以温饱,含有对当时社会的批评。

这样对比一下,就会看到,虞世南的蝉,负载的社会内容相对少一些,这当然和几个作者的身份经历有关,骆宾王最后当了“反贼”,不知所终,李商隐陷入党争旋涡,抱负难伸,自然多一些社会批评,而虞世南是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他博学多能,是书法家、诗人、政治家,高洁耿介,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虞世南这首诗可谓是夫子自况。可是,从陈朝入隋朝,再到唐朝,虽一直都是高官,虞世南所见所经历自然也十分丰富,但其诗中却并没有太多表现。如果说只一首诗下这样评语太武断,那就看他留存的几十首诗,也多是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这正是他劝唐太宗不要写的宫体诗的风格。当然,我不是说虞世南《蝉》这首诗不好,事实上,这首诗一直作为咏蝉诗名篇为后人传诵,而是说,积重难返,从南朝走出的老臣如虞世南,还是陷在南朝诗歌的传统里,也没有能力打开堰坝,推进诗歌的改革创新。

虞世南几首诗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把风写得多美!)

应诏嘲司花女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把一个宫的娇憨写得多形象)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芬芳禁林晚,容与桂舟前。

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然。 

绿野明斜日,青山澹晚烟。

滥陪终宴赏,握管类窥天。

(都是颂圣的典雅语句)

(0)

相关推荐

  • 史上最杰出的三首咏蝉诗,一高二洁三穷,说尽蝉之三味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夏季最活跃的动物莫过于蝉,炎炎夏日的午后总会传来几处蝉声,嘤嘤不停,扰人午休.但若听不到蝉声又会觉得少了夏天的感觉,蝉对我们而言实在是既烦人又不舍. 其实在古代,蝉就因其 ...

  • 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高祖永定二年-638年7月11日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 三首咏蝉诗,人称唐诗“三绝”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不仅喜用清风.荷花.蝴蝶等意象,而且颇青睐鸣蝉.在我国唐代诗歌中,就有三首咏蝉诗被人们称为"三绝". 虞世南以蝉自喻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 ...

  • 骆宾王:从七岁咏鹅开始便一生追求高洁

    很多唐诗,很小时候,我们就开始诵读,甚至念几遍就会背了.这很小时候会背的最熟悉的第一首唐诗莫过于<咏鹅>.至少我是这样.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q ...

  • 蝉·诗词收藏|十七首,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沧浪诗话」

    原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緌:本指帽带,这里指蝉头部的触须. ②疏:稀,不稠密. ③藉:凭借. 译文 蝉低垂着头正在饮用清纯的露水,清脆的响声从稀的 ...

  • 居高声自远,清韵出疏桐——余映潮老师讲座听课侧记

    居高声自远,清韵出疏桐 --余映潮老师讲座听课侧记 王海燕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我有幸聆听了语文教育家余映潮老师专为语文报社全体编辑所作的报告<"精致"与" ...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市五中十六届校优质课语文组选手赛前演练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满整个一楼会议室,这里,语文组的全体老师正在进行每周的教研活动.今天的教研主题是听评刘艳芳和李燕两位老师的优质课. 刘艳芳老师是今年通过竞争激烈的招教考试新入编的老师,个人素质极高 ...

  • 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不论夏日秋天,能听得一两声蝉鸣,总会带给人许多遐思.偶尔翻阅<全唐诗>,仿佛听见了遥远的蝉声--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虞世南的<咏蝉>.虞世 ...

  • 居高声自远| 历代文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并 ...

  • 仲夏蝉诗七首:居高声自远,一树碧无情

    七首蝉诗赏读,从玉蝉,蝉翼,蝉鬓,蝉声看蝉在历史中的地位变迁 窗外忽然有知了的鸣叫,但还弱.蝉仿佛和夏天共进退,越是大太阳和高热,蝉声越响亮.蝉声起来,就意味着盛夏的到来.小时候,常常会和小伙伴一起捉 ...

  • 仲夏蝉诗七首:居高声自远,一树碧无情(先秦·宋玉、魏晋·曹丕、南北朝·薛道衡、南北朝·沈约、唐·虞世南、李商隐、唐·来鸪)

    七首蝉诗赏读,从玉蝉,蝉翼,蝉鬓,蝉声看蝉在历史中的地位变迁 窗外忽然有知了的鸣叫,但还弱.蝉仿佛和夏天共进退,越是大太阳和高热,蝉声越响亮.蝉声起来,就意味着盛夏的到来.小时候,常常会和小伙伴一起捉 ...

  • 居高声自远——名家笔下的蝉

    2021-07-10 06:48·一点书画 蝉在中国代表复活和永生,这和它的生长特征有关.蝉的一生几乎都在树上,从开始的卵到最后变成飞虫,它们不喋不休的为下一代而奉献自己.在古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玉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