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身边,你却看不见

\

引子
\
最近朋友圈被《北京折叠》刷了屏。
讲的是22世纪的北京被分为三个空间,每48小时折叠反转一次。第一空间500万人,享用24小时,他们相互交换资源,制定游戏规则;第二空间16小时,居住2500万人,以白领精英为主,工作之余他们学习充电、提高技能;第三空间从晚上10点至清晨6点,5000万居民见不到阳光,只有8小时和第二空间的居民共享。
在第三空间,垃圾工老刀一顿早饭要花一百块,老刀一个月工资一万块,而他希望能让自己捡来的孩子糖糖,上一个月一万五学费的幼儿园,为了这个花费,他宁愿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
1
今天分享的书籍借第三空间的居民工作展开,聊一聊罗辑思维推荐的《智能时代》。
罗老师推荐这本书时,特别强调,书买了就要立刻读,而且要快读。如果买了不读不如不买,因为时不我待,未来已来!
从人类过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生产过程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870年以后,以电力的普及应用为代表,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业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引导的信息共享,生产过程自动化。而在2016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上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人工智能。即,我们要接受一个越来越近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事情人类将做不过机器,我们现在的工作会不会有一天被机器所取代?
2
周末回家乘楼下的公共汽车,发现车里已经没有女售票员了。是呀,打票和报站已经被机器取代,甚至于喊“关!”的那一声,也有司机面前的摄像头代劳了。
不仅仅是中年女售票员,在未来,医生、律师、银行、教师这些高大上的行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

现在我们看病喜欢到大医院找年长的医生,是因为他见的病例多、经验丰富。可是如果有大数据的病例集,一位医生穷尽一生所见的病例能比计算机多吗?

任何需要经验判断的职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大部分都会被机器取代,由人工智能做出第一次判断。

3
“机器也会有误差,需要经验判断”!
是的,机器判断是一个概率分布,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就是会有极端值被误断。但是,如果是由人工判断,受到当事人心情、体力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不是极端值也有可能被判断错误。至于极端值,只要找到更加专业的人士去分析就好,要不做压力测试干什么?问题是,我们现在专业到可以超越机器,去做极端值分析了吗?
雅思作文考试里特别爱出的题目就是都网络教学了,以后还要不要需要老师?
不但需要,而且是需要更加专业的老师指导。未来的学习互联网可以取代大部分,而快速的学习提高则需要即时反馈与刻意练习,老师与学生将会是一对一的私塾式教学,需要老师对重点部分的拆分与指导。所以,专业、高沟通效果的老师反而会在互联网学习中显得无比重要。同理可证,超越机器判断的律师、医生,还有银行的风控人员都将弥足珍贵。
不远的将来就会有大量承载大数据的风控模型迎面而来,取代前端进件人员、中台审批人员和贷后管理人员,而你,是不是那个可以超过人工智能,分析极端案例、优化模型参数、沟通效率特别高的人呢?
未来很美好,因为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会大幅度提高,都会衣食无忧,尽情享受科技的成果。

未来很残酷,因为人与人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

不用折叠,在平行空间里我们也难以相见。就好像,登机的头等舱与经济舱,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直到降落其实都难以相见;CBD的白领面带倦色地接过快递小哥手里的包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