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前进一大步
——蓝玫手记
1月13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理事长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我代表秘书处述职做工作汇报。3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我打开手机,第一条跳出来的信息,是此前通过微信向我咨询的一位妈妈的,瞬间让我一扫疲惫,甚至有了几分兴奋。
她是我在2021年第一个义务提供亲子关系指导的妈妈。
1月6号的深夜23:30分左右,这位来自深圳的妈妈发来一个加好友的申请。
申请是通过另外一位家长推荐的微信名片发来的,我记起我在她提及的朋友学校做过讲座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所以就回了一句:“您是?”
她回复我:“您之前在**小学讲课我朋友有请教您一些关于孩子的问题,她说对她儿子帮助很大,我也有这方面的苦恼想咨询。”
我加了她。
12点58分,她发来一长串的消息,讲述了她的苦恼。这条信息大概有1000字,可见她的紧迫心情。信息的内容大致是:
她是一个37岁的单亲妈妈,孩子4岁。在孩子上幼儿园小班后半年的时候,出现了打同学,不听老师,导致被其他家长集体抵制的情况。当时院长就让孩子单独坐在一个地方,或者老师到哪拉他到哪,做老师的“小尾巴”。她担心这样对孩子性格造成不好的影响,就给孩子转了个学。谁知道又过了半年,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这次不仅是打人,包括别人稍微碰到他都不行,脾气越来越暴躁,坐不住。她自己的感觉是,在家好些,但是到幼儿园就显得突出一些。所以班主任委婉表达了劝退的意思,园长倒是说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就得退。她告诉我说:“我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他这些问题,但是我自己的话也找不到方法。就是别人给我的建议,很多方法我都试过,但是他在我面前表现的就他只在我面前表现,就我身边的朋友啊,或者是对他好买东西给他吃啊,喜欢他经常抱他的他就会表现,如果说有不认识的人逗他啊他都无视别人 我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紧接着,她一口气给我发来9段老师录制的孩子在校的视频,还有一张张医院检查单和一张心理健康反馈表。
一眼扫过这段话,我迅速捕捉到了几点基本的信息:单亲家庭、男孩儿、爱动手、不喜欢别人碰但对抱自己的人比较友好……
当时已经是已经夜里一点多钟了,我又因为同时在筹备三个会,实在太累了,就回复她说;“明天仔细看后回复,今天实在太晚了。”
第二天下午大概六点钟左右,她又发来信息,说她这边又出现了新的情况。短信里说:“昨天老师说给他换个班试一下,今天下课之后回到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同事在吃东西,他就走过去说也想吃 ,那个同事拒绝他之后,他就往同事碗里吐了口水,同事没办法吃就只能给他吃了。我知道之后就把碗给收了,扭了他耳朵说了他。没想到他不听,就跑到房子外面,我追到他之后就罚他在门口跪了一个小时,还打了他两下 ,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教好他了。”她口里的“不听、扭、罚、跪、打等等”让我有些懊恼没有早点先回复她。
“你做错了,”我说,“孩子这样的情况,你这个妈妈有很大原因。”
“我也知道我的原因很大,小孩子都是受大人影响,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对。”她回复我。
她说的理由,其实是很多父母的“通病”,知道“是什么”但是不知道“怎么做”。
我意识到不能进一步增加她的焦虑,于是回复她:“好,你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下决心改变,然后我告诉你方法,试一试。”
其实很多时候我明明知道,仅仅告诉方法是不够的,但是我更知道,如果此刻我不能先安抚她,那么后续她对儿子的“扭、罚、跪、打”等等行为还会发生,且会让事情演变得更加糟糕。
“首先作为妈妈,孩子犯了错教育是我的责任,但是方式方法不对,这样体罚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会让他很没面子,也并不会真正意识到他的错误,会让他原本的心情更加不愉快……起到逆反作用。”她开始进一步反思自己。
她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是她和儿子之间的问题显然并没有这么简单。但这又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于是选择先直接提出建议:
1、多抱抱孩子,告诉他你爱他,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有妈妈在;
2、去图书馆购买一些情绪类的绘本,每天用至少30分钟的时间抱着孩子,讲一个故事给他听;
3、吐口水的事情以及类似的事情发生,不要先想怎样惩罚孩子,要先带他去吃他想吃的那个东西,然后告诉他,你想吃什么告诉妈妈都能满足,但是刚才吐口水的方法是错的,因为别人的东西人家有全力拒绝你,所以你应该去向阿姨说对不起,以后不可以这样了,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要来找妈妈商量;
4、每天带孩子运动,跳绳、跑步,或者一起做其他互动性的游戏;
5、请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收一下碗筷、倒一次垃圾等,告诉他哪里做得好;
6、每天发现孩子一个优点表扬他,告诉他,有这个男子汉,妈妈很幸福;
7、设计各种场景,教会他怎样和小朋友交流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比如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怎么说,不小心碰到别人怎么道歉,别人不小心碰到自己怎样体谅对方等等,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不要先讲大道理,要先做给他看。
她回答好的去试试。
一个星期以后,她发来了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让我兴奋的留言。
她说:“蓝玫老师你好,前几天你教了我那个方法,我差不多试了一个星期了,感觉确实是他好像脾气比较柔和了,没那么容易发火了,然后呢我也会给他一些奖励,当我问他最想妈妈怎么做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想妈妈每天晚上陪他一起睡。因为我以前工作的缘故就比较少管他,现在每天都尽量陪他。”
“但是我想有一个问题没有经验,想请教您一下,就是他之前的班说如果表现不好建议他换一个学校,我就想着这附近只有三所学校,这边是距离我家比较近的,加上另外两家学费比较高,而且另外学校不招插班的,需要到五月份申请9月份的学位,这几天学校老师就没有说什么了。但是我就怕如果他表现不好,后期趁放假又不让他读,我就有这个担心。我就是说要不要找班主任聊一下。”
从她提出的新问题,我感觉到她改变的决心还是比较大,而且行动也是比较积极的。从亲子关系到家园关系,她这样一步步努力去做,也让我很感动。
我首先肯定了她:一定坚持和孩子这样的互动方式,多陪伴他。多让外公陪着运动、游戏等等。
其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小心把“外公”打成了“爸爸”,于是我立刻纠正了一下。让我意外的是,她很开心地告诉我:“嗯嗯谢谢,就是外公,我父亲帮我带孩子。我小孩的父亲现在在湖南, 前几天孩子说想他,我就打电话让他们视频。现在只要孩子提到他,我就会问孩子是不是想爸爸了,然后让孩子和爸爸视频一下。”
我说:“真棒!这样处理和爸爸的关系最好不过啦!”
然后我对她和孩子班主任沟通提出了建议——
1、表达对老师的理解和感激:我们知道孩子之前的表现让老师特别费心,最近感觉到回来之后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不知道在学校情况怎样,但是知道一定是老师您费了很多心思帮助他,特别感谢您对孩子的不离不弃;
2、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已经开始的行动及效果: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会积极配合老师,我也知道作为妈妈需要不断学习的,之前我做得不够好,现在正向有经验的家庭教育老师请教,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切实地改变自己,比如这段时间我每天都陪孩子阅读、游戏、锻炼等等,孩子变化很明显,我会坚持这样做;
3、表达自己的期待或需求:我知道教育孩子您更专业,也知道您这段时间已经了解了孩子的情况,所以我还是希望孩子跟着像您这样熟悉了建立了感情的老师,后续我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也希望您多和我沟通孩子的信息,指导我怎样来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她很开心地答应了,我也暂时舒了一口气。
今天,我微信问这位妈妈情况,她回答我说:“蓝玫老师,孩子这一周都没有发脾气,也没有跑出去,表现还挺好的。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如此便好!
咨询手记:
1、对于多地高达百分之四十多的离婚率,我们无法苛求每一对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健全完整的家,但是父母可以做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等,帮助孩子首先建立安全感。比如尊重孩子对父母当中不在一起生活的另外一方表达思念,让孩子得到父母双方共同的爱和关怀等等,这对他们稳定情绪,培养健康身心和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2、我们经常会提醒父母说,你们要多陪伴孩子,陪伴很重要。但是父母对怎么陪、陪着做什么、怎么做等等问题,仍然有很多困惑,所以很多父母是需要具体方法指导的,比如我告诉她每天抱抱孩子,告诉他自己爱他;比如我告诉她每天陪孩子读绘本,时间最少30分钟;每天发现孩子一个优点并提出表扬等等,都是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果更进一步的话,那么这些方法背后的逻辑如果能让她进一步了解,对她后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方法在其他事情上,是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3、父母要不断学习成为一个好父母,其中最重要的一课首先应该是读懂孩子。比如孩子为什么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行为极端?比如为什么孩子刚到一个新环境后,半年就会暴露出系列问题呢?比如为什么这么抗拒别人碰到他的一个孩子,却愿意接受别人的拥抱并能回报对方同样的温暖等等,其实都是典型的缺乏稳定丰富足以让孩子安心的来自父母的爱的表达,父母必须懂得孩子每一个语言、行为等背后的本质,寻对根才能问对药。
4、父母一定要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通过老师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这位咨询的妈妈,她知道孩子在班级里被特殊对待单独安排会伤害他的自尊,果断选择了为孩子转学。包括她向身边有经验的朋友请教,向专业机构求助等等,都是非常正确的。遗憾的一点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第一次“被”转学事件之前,能尽早和老师协商处理孩子的问题,并能及时改变自己,尤其同步进行和孩子互动方式的调整,就不会出现孩子转学半年后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这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5、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如何让孩子适度地吃一些苦头,遇到一些问题敢于直面等等,也是需要科学指导的,如果尽早在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习了这一课,完成了顺畅的过度,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帮助孩子完成平稳过度。
6、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在不同家庭中,借助不同的父母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会呈现出万千种不同的形态,甚至同样正确的理念,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对的,但对另一个群体的孩子就可能会是错的;对这个孩子有作用,但可能对另外一个孩子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效果,所以,真正让孩子发生变化的,是父母深刻领会理念后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展开地行动。
刚刚这位妈妈发来一条语音:“蓝玫老师,我觉得您就是我一生的贵人,也是我孩子一生的贵人。”我从这句话中看到的,是一位妈妈对孩子的爱和迫切需要改变的急切心情。我告诉她说:“你这个肯为了孩子改变和不断努力的妈妈,才是你孩子的真正的贵人。”
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就会前进一大步。无数家庭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发生的悲剧,就是父母不肯做这一点点的改变,却宁愿在自以为正确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我,愿意为每一个希望改变的父母提供我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