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礼拜天,我带您回65年前的北京瞅瞅!
拍摄于1955年,由法国纪录片大师克里斯·马克所拍摄的彩色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 Dimanche à Pekin》,2013年法国国家电影中心重新修复版本。
街头处处可见老式的人力车,也出现了一些自行车,民众的体育健身气氛相当浓厚,老人击剑打太极,小伙子和小姑娘玩单杠和高低杠,小孩子们认真地做着气象分析实验,偶尔还能看到街头卖艺的人,舞刀弄枪一字步,洋洋精通;亭榭楼台等古建筑,中国水墨山水画,京戏木偶戏,还有盛大的集体演出,出游的人们闲情逸致地泛舟湖面,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众生活角度,充满浓郁中国情调的北京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两位大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都反映在影片《北京的星期天》之中。
导演在片中许多地方都加了中文注释,虽然有些地方用法古怪,简繁结合,但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特别是片尾标志'Fin'也被翻译成了“在”,可能是通“再见”的“再”吧。
或许老北京们看到此片会发出无限的感慨,新中国的首都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年轻一代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那年的夏末秋初的时候,克里斯·马克带着一部里面装着16毫米柯达胶片的摄影机来到北京,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之旅。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巴黎铁塔之下,一个法国国旗色的风车以及背景的蓝天,暗示着西方人对东方的想象,也预示着这是一次不乏童心的旅程。
马克说,北京其实是他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30多年来,身在巴黎的我一直向往着北京,尽管我对她一无所知。我天马行空的想象从书本里得到了一些依据。”
北京,1955年,旅程从明十三陵的古道开始。
这是1955年北京的一个清晨,马车和带客座的三轮车同时存在,远处还有造型古旧的大汽车。
那时,北京城的有轨列车还存在。
1955年北京城的交警是穿这样的。
扎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当时这种人力三轮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父母的同辈人。
北海公园玩耍的小朋友们(如地址定位错误,请指正,谢谢)
上体育课的中学生,你看她们脸上的表情。
马克坐在人力三轮车后面看过去,当时的前门大街是这样的,各种繁体字的店牌。
前门大街的万昌隆皮箱店。
胡同依旧古色古香。
还未被拆的古老城门。北京内城在西方人被称为“鞑靼城”。
在校园里做个观测箱记录气象的日子你们还记得吗?
马克给孩子们看一本法国的童书,这也许是他们此生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
当时大街上还有卖艺的人。
琉璃厂的瓷器。
故宫。
国庆 游行。
这些小朋友当中,您的父母或许是其中一员。
当年的国庆游行,还有杂技表演。
一个秋日的下午。
北京动物园。
颐和园。
《北京的星期天》一个巴黎人对东方的想象。对于他主观性的旁白,后世也有很多争议,但巴赞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这部小短片给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概念,它的唯一缺点可能就是太短了,巴赞认为,中国、北京的概念太浩瀚了,可长可短,作为某种发行策略,短也未尝不可。
无论影评人怎么看,65年后再来看这部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异常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