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郑瑞龙
消化了摩拜单车后,美团又打起了共享充电宝的主意。
企查查数据显示,美团在4月底,就已经申请注册充电宝商标。近日,不少商家表示,自己接到了美团推介共享充电宝的电话,并且充电宝将和平台点击量挂钩,影响店铺排名。
美团突然杀入共享充电宝市场,其实与前一阵“涨佣金事件”有关。涨佣金遭到各地商家及餐饮协会抵制后,美团只能把镰刀伸向新市场。这些动作都影射出美团的盈利困局。2019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已超过60%,付给399万骑手大军的劳务费水涨船高,逼近450亿元,占佣金总收入的68%。与日俱增的成本压力和疫情影响,迫使美团急切寻找新的利润空间。从充电宝市场割下一块肥肉(专家估算该业务3亿左右)并不能喂饱美团,那下一个被盯上的猎物又会是谁?只是为了捞一笔快钱吗,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背后,美团真正想打通的入口在哪里?美团一直处于饥饿焦虑状态。2019年美团刚摘掉十年的”亏王“帽子,自由现金流还透支了35亿元,疫情就来了。这将减少它一季度在外卖、酒旅业务上的盈利,影响与对手饿了么的竞争。2019Q4美团用户数为4.5亿,活跃商家数为620万,相比2018Q4规模有所增长,但同期增速分别降低了17%和25%。双边交易市场的订单增速下滑,意味着末端的骑手分到的单会越来越少,创造的利润将更难覆盖运营成本。介入共享充电宝市场,有行业人士分析:由于消费场景接近,美团凭借现成商家资源设置服务点位,以较少的投入就能对原有玩家实现降维打击。目前,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四家企业占据了85%的共享充电宝市场,盈利模式基本成熟。美团入场后,直接发起了价格战,充电前5分钟免费,半小时1.5元;而背负回本压力的“三电一兽”之前定价为3元/小时,高消费区域单价约10元,对消费者来说,选择美团性价比更高。
对于商家而言,美团在店内放置共享充电宝设施,不仅能收取场地费或按比例分成,而且为食客提供了一种消费选择,吸引消费者进店。
从美团角度看,加入充电宝服务后,一方面增强平台与商家的合作粘性,促进线下场景活跃;另一方面,充电需求将提升平台使用频次,能以低成本获取新用户,并为商家创造更多服务订单。美团进入共享充电宝领域后,饿了么或许也会跟进,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不过反过来看,同城上万商家用户的扩充,也会为共享经济注入新活力,在充电分成的单一盈利模式外,催生更多可能。
作为即时消费的典型,美团外卖、到店业务承载着巨额流量。共享单车、充电宝增加了平台使用频次和时长,也将为流量变现提供新场景。
随着单车、充电宝等生活服务持续完善,会员权益逐渐扩大,将吸引新用户为平台付费,而不仅仅是为了外卖或商品。2019年美团外卖会员就对营收带来了积极效应,这也将进一步提高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如何让用户从充电变成充会员呢?除了推出红包优惠券,共享经济的分时租赁模式还能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ofo小黄车之后,押金模式受到用户质疑,包月会员形式成为主流,美团整体业务背书下,基于单车或充电交易双方的“归还”行为,将一点点聚合线下用户信息、消费数据,建立起美团的征信体系。
从单车、充电宝等优质的场景触达用户痛点,既降低了会员门槛,便于实现用户自传播,也能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和其他平台置换流量资源,提升留存率。
随着业务体量增长,2019年美团GMV约6800亿,在4.5亿用户的下单、支付、点评交易闭环中,会员及其背后的征信体系价值将复利无数倍。
事实上,美团的对手已经不再只是饿了么,接连上线“美团买单、信用分”以及推出联名信用卡,足以表明它已经盯住了利润更高且更广阔的消费金融领域。做大会员数量和粘性是未来胜出的第一步。
美团扩张到共享充电宝市场后,更让消费者对它的“无所不能”感到好奇。但实际上,美团近几年押注的外卖、网约车、单车、买菜及充电宝,甚至B端业务上的多次并购,都在沿着衣食住行生活消费场景的主线前进。
这些业务之间不是分割的,而是在线下场景相互串联。共同点是:消费群体重合,以一二线城市的20~35岁用户为主;市场基本成熟,用补贴做用户消费迁移立竿见影;有大量中小商家或服务商,适合在现有商户群中渗透。在构建出本地服务体系,并实现盈利后,美团业务的核心围绕“租赁、配送、抽佣”服务形态不断延展,把后端供应链、平台和终端门店能力连接在一起。若美团充电宝实现盈利,它或许会在高频小型产品等相关消费领域继续布局,而会员内容服务上也将呈现多元组合。另外,流量红利虽接近尾声,但是产业链“马太效应”急剧放大,就像阿里零售、腾讯社交、京东物流一样,头部玩家吃掉更多蛋糕。这或许能让饥饿的美团获得安慰,并为下一次重大战略押注争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