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十二(怎样对待诗的表达)
十二、怎样对待诗的表达
从学诗写诗讲,不能犯主观,从欣赏讲也是如此。很多人之所以学写都有障碍,进步不快,甚至时好时坏,乃至倒退,并非只是能力原因,实际是认识原因,毕竟欣赏决定创作。
认识不到,审美则不到,欣赏也不到。审美关乎好恶,审美不到,就实现不了欣赏,就会出现要么麻木无觉而没有态度,要么情绪抵触而无法接受,实质都是犯了主观主义。
简单而言,对三种表达方式的认识,不要带着心理好恶来看,要客观对待。即,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就从什么样出发来感知,不能把一种感知强加于另一种感知。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感性诗接触较多,且易于接受,但不能把之中得来的认识固化,搬过来套用于对议论诗或哲理诗的认识,反过来也是同理。
三种方式之间可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比如,把议论融入写感性诗,突出以情寓理,或以理托情等,就是不能用一个看法对抗另一个看法,以自己之不能看待他人之所能,不能给自己造成这样的认识局限,导致影响学诗写诗和欣赏鉴赏能力。
因为有主观主义的存在,实际情形往往是,认识是一回事,对待是另一回事,认识和对待并非就一定是统一的,所谓“说一套做一套”。这种情况不必分主动还是被动,也不必分自知还是不自知。从本质上说,认识是知学问题,对待则是实际态度和行为问题,只要存在主观功利意识,就定然会给心理和情感造成难以克服的压力,认识就很难指挥得动实际的态度和行为。
事实上,任何功利之心都会带来一大片漏洞,贻患无穷。坏心如此,好心亦如是。这可以想到当前抗击疫情。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如何跟这一病毒做斗争,可谓“摸石头过河”,但离开了联系与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做斗争时的认识和经验,能否很快认识这一病毒?显然不现实,而且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同样,非典当时是全新冠状病毒,人们对此完全没有经验,如果忽视了使用抗生素战胜细菌的经验,怎么会发现抗生素对这种病毒完全无效,而迅速终止了病原体是衣原体还是病毒之争,有效加快了治疗和挽回了大量生命,并最终夺取了抗疫胜利?
假如就把非典病毒当做衣原体,或把新冠当做非典来治,如何?开科学的笑话!可见,不忘汲取经验教训和敢于向前探索,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是“摸石头过河”的真正本质和原理,轻视了哪一样都是不科学的,都是犯主观主义。
想想看,改革开放前有“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和“拒腐蚀永不沾”这样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后为什么还是没有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也没能做好防微杜渐,而生生造成了大规模腐败猖獗?是不是犯了主观主义,而只顾从一时功利出发,盲目过“经济”这条河,不仅忽视了精神战线,反而再也见不到宝贵的“石头”?或者说,是不是别有一番在用主观主义给“石头”下定义?
不得不说,中国尽管有现在的成就,也不能以成王败寇来论,论了就是对各种漏洞的掩盖和粉饰,非但会一如既往用一枝独秀来以偏概全,也会造成对好多问题继续视而不见,影响全面深入改革。这对过去是教训,对今天则是不智。
合理的认识是,现在的成就虽然来之不易,却无不有投机而来的侥幸成分,特别是在对待机遇过程中有不分性质的一面,直接导致了大面积腐败防不住,更有基于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基础上普遍积累起来的,国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坚定信心和这个制度建立以来巨大惯性的成分,然后才是围绕改革开放各种政策所带来的各种空前效应和贡献。
仅从现在的实际经验看,不难料定,当初要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就早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具体路子怎么走,恐怕没人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搞,凭一直以来的大面积腐败现象就可证明,即使搞起来还能有多少优越性便很难说,到底马克思主义还是理论多余实践的,离开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就找不到解决中国自己问题的实际钥匙。
由此想到,只强调说“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也是片面的,不仅是对“过河”之“石头”的漠视,也是对实际客观发展基础的蔑视,最终不得不用事实证明,是从主观上成了打着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标签,在客观上则犯了不肯认识再认识的主观主义错误,意味不再接受客观认识矫正而让主观认识故意倒向了偏狭。
把这联 系到写诗上,诗就好理解了。从以小见大看,诗是人的各种情感和观念的反映,没法摆脱对人类发展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识,反过来以大看小,诗是无法以主观心态执拗于某种好恶,故意让表达囿于某一形式而贬低其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