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初探天然画面石的审美规则
生命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奇石作为造化千万年的宇宙之物,当然是具有生命之物,是俱足完美之物。视觉上具有美感的奇石,当仁不让地成为表达生命的艺术品,这是中国艺术生命视角的“人石合一”命题的逻辑合理性。
由于天然画面石没有“人工”的机巧、做作、心机,所以天然画石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画,再加之所独特的皮壳包浆,天然画面石某种程度上补充了人工绘画的视野、表现力、表现形式,某些奇石画理甚至可以成为画家学习的形式,这也不是乱套和胡吹。
艺术是为了表面生命体的生命力,并不需要作百分之百的原物再现,所以在适当的抽象原则下,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内涵才是艺术家要创作的。“不似似之”,既不具象,又不过分抽象到难以联系,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而表现出神的画面,才是审美要求的结果。
这是选择追求超越于形似之外的挑选画面石秘密,而且,天然画面石也极少、也几乎不存在类似人工精确绘画的可能性。由此看,完全具象、过分所示具象,是没有必要的。
天然画面石有不少在观众看来属于缺隐的问题,常常感叹“如果这块奇石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完美了”。天然的东西极少出现人类认为的完美之物,是常态。什么是缺陷、不足,这完全属于观赏者的认知角度问题,将奇石当作人的把玩物所设想的。而奇石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她所存在的问题、所拥有的不足,完全是生命体本身该有的,她本身是俱足的,只不过人的功利思想将其看成是不足的。
天然画面可以缺,也敢缺,缺也是合理,观赏者必须视“缺”为美。于断处缺处,留下了生命的痕迹,是生命追求扩张的清流,是气韵化动的胎记。总之,缺就是足,足就是美,于缺于见精神,于不足见完美。这不同于人工绘画,这是天然画面的奇妙之处。
生命是不分大小的,佛说“众生平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小品画面石是见微知著的智慧艺术,以小见大、方寸之地看出世界,这是画面石的意境特殊创造方式。
心灵的活动是在有限中表现出无限,石之大是心之大、念之大。小品画面就是一个“引子”,一个开始,几丝波纹让人联想起无限的江河,几许小草让人想起苍茫的原野,内心的世界可以无限延展。但是,如果观赏者面对复杂的画面,可能显得自己的想象力是那么的黔驴技穷了。
天然画面石类型太多,如果选择人类看不懂的,则将会走入不可知的范围。天然画面石中的景物、动物、山水等,都是可选、可以合理解释的画面,而且奇石玩家多挑选表现人物、民俗民风、宗教等主题的天然画面石,虽然未尝不可,但从艺术的角度,挑选表现“生命”主题的画面,才是天然画面石的最有价值所在,是精品中的精品。
天然画面石的挑选,其实也简单,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生命主题作品结合来思考,就容易了。其中,静的画面石如何表现鲜活的生命?这就是奇石艺术要思考的技术性问题了。天然画面石中,有静穆中可以看出飞动,形态超然逸出、出离人工的纵横,动静变化,含道飞舞,以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