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城2
展示了几位开国将帅的题字。
我们回到4个红军头像处,沿狮子山北山脚到红军英烈碑亭(英名廊),这是2012年8月建成的,记载着牺牲在湘江战役中的2万多名红军英烈的名字。
再走过去,水泥道蜿蜒而上十多级台阶,就是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由于福建是长征出发地之一,并且闽西籍红军将士在湘江战役中伤亡最甚,因此福建省在此专门捐建了这个纪念碑。纪念碑整个碑体由青铜浇铸、雕刻而成,重4吨,主碑全长8米,高4米,宽1.8米,座落在大理石铺就的基座平台上,平台两侧及四周松柏苍翠,棕榈挺拔,桂花飘香,庄严肃穆。雕像画面反映福建籍子弟兵从闽西出发,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经历千山万水到达湘江,英勇顽强,奋力拼杀,最后杀出一条血路,为主力红军突破湘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付出巨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瞬间。画面上嵌入古田会议会址模型和“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字样,嵌入中央苏区略图和碑文,衬以高耸的群山,气势雄浑,气象万千,中央苏区特色浓郁。
闽西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碑的碑文: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共八万多人,先后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长征,于十一月底到达桂北湘江江畔,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鏖战,最终中央红军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渡过湘江,胜利地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立的第四道封锁线,向贵州挺进。在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队伍中,有以龙岩、三明为主的近三万名福建籍将士,他们中有上万人在湘江战役中英勇捐躯。特别是担任全军总后卫的、基本上由福建籍儿女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近六千将士,为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大部队行动,被围阻在湘江东岸,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了褒扬福建籍红军烈士在湘江战役中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告慰英烈忠魂,激励后人,特立此碑,以示铭记。湘江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福建省民政厅·老区办
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
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立
报载,这些血洒沙场的福建籍英烈大都成为无名英雄。近几年,经过福建、江西民政部门多方查找,查出有名有姓的在册福建籍烈士1114名,其中龙岩籍606名、三明籍508名,并在灌阳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修建了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这1114位福建籍红军烈士英名分别镌刻在12块碑上。
靠路边一侧是江西于都人民在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种下的3棵常青树,并立碑。
靠近纪念园区的大门口右侧,是尚在建设中的湘江战役新陈列馆,规模比现有的陈列馆大多了。陈列馆造型独特,红色的、带棱角的屋顶想必是来自于红军八角帽的形式。
背景资料:中央红军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情报原因〔摘自《党的文献》,作者王美芝〕
情报原因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查阅当时的报纸可以看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从计划到路线,一直在国民党的掌握之中。国民党首先察觉了红军突围的行动意图,又通过谍报人员获得了重要情报;原红军第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张翼、上海中央局负责人和电台工作人员先后叛变,泄露了相关情报。据此,国民党较早地获得了中央红军有关转移的情报后,开始有准备地策划围堵红军的作战计划,致使中央红军沿着红六军团旧路突围时正中包围,遭到了重大损失。
但此时我想到的却是电视剧《寻路》最后一集结尾时,毛泽东受到左倾机会主义的排挤,失去了军事指挥权,被迫离开前线。临行前,他对前来送行的朱德、周恩来等人说(大意),看来,光有正面的经验是不行的,还得有反面的教训才行啊!但若那样,损失可就太大了!
看湘江战役,不正如毛泽东所预言的吗?!
背景资料:湘江战役国共双方兵力部署(待续)
我们将在下一集“千家店红军标语楼”里展示。
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通过越城岭,往老山界(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名字)前进。我们也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