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骗”了多久?升麻葛根汤既不解表,也不治疹

升麻葛根汤是《方剂学》教材中辛凉解表的代表方,认为其有解表透疹的功效。但从药物组成分析,不能得出其有解表和治疹的功效。

疹的发生机理是热病过程中,气分热盛波及营血,即肺热太盛波及营血,其正确治法应该是气血两清。

显然,升麻葛根汤没有气血两清的功效,因此,也不可能有治疹的功效。分析如下: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方剂学》中“辛凉解表剂”的代表方。

组成: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各6g)  葛根十五两(9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一日二三次。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期。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以上是《方剂学》中升麻葛根汤的主要内容。

1

疹不是表证

(发生机理)

疹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粟粒状的疹点,高出皮肤,摸之碍手,压之褪色。常见的疹就有麻疹。

疹是外感病过程中,气分(肺)热盛,热入营血,血热妄行,出于皮肤所致。

温病学家常将斑疹作为热入营血的证据。

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

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诊断学》和《温病学》教材中,将“斑疹隐隐”作为热入营分的特征,“斑疹透露”作为热入血分的特征。

关于斑疹的形成机理,古今医家都没有疑义,认为这是热入营血的表现。

关于斑和疹,由于气分热盛,热入营血,二者可以同见,所以有时候并不细分,但斑和疹在形态上有区别,在形成机理上也有区别。

斑是胃热炽盛,热入营血;疹是肺热炽盛,热入营血。这就是所谓的“斑属阳明,疹属太阴”。

显然,从发生机理分析,疹不属于表证。

2

疹的治法是清气(肺热)凉血,

不是解表

根据疹的发生机理,其治疗方法应该是气血两清,更加明确的表述是清肺凉血。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中说:“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

用银翘散去豆豉(应该再去荆芥)清肺热,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银翘散中本无玄参,故无所谓“倍”)清热凉血,这是疹的正确治法,麻疹也应按此法治疗。

显然,疹的治法不是解表。不仅不是解表,而且禁用解表法。升麻葛根汤中的主药升麻、葛根也是禁用药。

3

升麻葛根汤既不解表也不治疹

 一 

升麻,在《中药学》教材中记载,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在临床中,升麻被用的最多的功效是升举阳气,代表方就是补中益气汤;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用到,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也可以用升麻;

其发表、解表的功效只见于《中药学》和《方剂学》,同时,也没有此功能用于临床的代表方和例子;

其透疹的功效所举的例子就是本方升麻葛根汤,这样的组合也只见于《方剂学》,没有实际运用的例子,且《中医儿科学》教材中麻疹的治疗也没有用升麻葛根汤。

升麻在《神农本草经》的记载为:“味甘、平。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

在《名医别录》的记载为:“味苦,微寒,无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两处记载,升麻均没有辛味,也没有和治疹有关的内容。

张仲景用升麻的方很少,《伤寒论》中只有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汤证是肺热脾寒证,用升麻的目的应该是清肺热,肯定不是解表,也不是治疹。

《金匮要略》中有升麻鳖甲汤,用来治疗阴阳毒,显然,用升麻的功效是解毒,肯定也不是解表,也不是治疹。

 二 

葛根,在《中药学》中的记载,药性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中药学》中列举的与解表有关的代表方有柴葛解肌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其中,柴葛解肌汤主治三阳合病,方中羌活、白芷是典型的辛温解表药,如果有解表的功效,也不是葛根的作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葛根是为了治项强,不是解表,解表用的是麻黄、桂枝。

与透疹有关的代表方还是升麻葛根汤,上面讨论升麻的时候已经述及。

《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名医别录》记载:“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胁风痛。”

两处都没有记载其治疹的功效,《名医别录》认为可以解肌发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葛根的方有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其中,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葛根的目的是升津液以濡养经脉,治疗项强;葛根汤和葛根黄芩黄连汤用葛根是为了升津止泻。显然,都和解表、治疹没有关系。

《金匮要略》中有葛根汤,用于治疗刚痉,葛根的功效还是升津液以濡养经脉。

 三 

温病学家中,叶天士认为斑疹是温病热入营血的表现,治疗方法为“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叶天士虽然将这一治法称为“透斑”,但所用药物主要是清热凉血之品,并不是后世所说的辛味宣散的药物。在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疹也不用升麻、葛根。

另一位温病学家吴鞠通,关于疹的病机和治法方药已经在上面介绍了,他认为升麻、葛根等具有升发作用的药是禁忌,提出治疗需用银翘散去豆豉加清热凉血药。这些才是临床所常用的。

余师愚是温病学家中治疹的专家,著有专著《疫疹一得》。

在《疫疹一得》的疫疹诸方中,前三方为败毒散、凉膈散、清瘟败毒饮。

在败毒散的方后注:“疫症初起,服此先去其爪牙,使邪不盘踞经络,有斑即透,较升、葛、荆、防发表妙多矣。”显然,余氏也是不用升麻、葛根的。

 四 

从组方分析,方中用升麻、葛根,这两味药最主要的功效是升提,其次是清肺胃热;白芍、炙甘草的配伍,就是芍药甘草汤,可以滋阴柔肝,缓急止痛,用于阴虚经脉失养的拘急疼痛有效;特别是葛根、白芍、甘草同用,治疗肌肉痉挛性疼痛的效果肯定。

根据药物组成,显然不能得出升麻葛根汤可以解表、治疹的结论。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辛凉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银翘散 <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组成] 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 ...

  • 营分为什么要透热转气?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要问为啥写这个.看下边图就知道了.这个同学咨询与我.我简略解答一下还是不太满意.今日在说一下. 说营分就要先明白卫气营血.这个四个层次大概代表疾病轻重缓急程度,营分代表在温病当中比较 ...

  • 肖相如:“辛凉解表剂”升麻葛根汤既不解表,也不治疹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方剂学>中"辛凉解表剂"的代表方. 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 ...

  • 你被这4种「养胃食物」骗了多久

    「胃痛.胃胀.胃不好」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早饭扒几口.午饭叫个外卖,晚饭要么不吃要么拖到宵夜,在加上生冷辛辣.甜腻高脂的口味,胃难免最先受到伤害. 据悉,在我国有1.2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疾病, ...

  • 被诸葛亮骗了多久?北伐只是个幌子,这两点才是他真实目的

    诸葛亮作为西蜀第一谋臣,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刘备也并没有把他当一个臣子来相处,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再加上关羽,张飞的相助,蜀国才能由一个草根国家成为鼎立的三国之一. 在刘备死之后 ...

  • 《她还要拿艾宾浩斯曲线骗大家多久》

    行业中有一股比较业余的风. 就是有一小撮老师让大家狂背单词,不思考,做机器,用狂读的方式硬背,不走心,无所谓,刷脸熟.然后,做成了表格,什么今天第一单元,明天第二单元,后天马上回来干第一第二单元,大后 ...

  • 你被这10个饮食陷阱骗了多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吃的东西好吃又健康. 你的朋友,亲戚和爸妈也是这样想的,可能是本着「我这也是为你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TA 们总是会转发各种饮食相关的禁忌. 说实话,千奇百怪的饮食建 ...

  • “原生家庭、悦纳自我......”,还要骗中国人多久?

    扫描大脑就能提前预测犯罪? 更多小明微课 文末请点击:阅读原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

  • 还要骗我们多久?这几个国家的国名,翻译成的中文名太不符实际

    引言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有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所以在分析一些事物时,如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那么结论也会更加完善.对于语言的翻译工作也同样如此, ...

  •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你还蒙在鼓里吗?

    一听"血稠",很多人立刻联想到血栓.血管堵塞,并且不惜斥资买各种号称能缓解血稠的产品,想尽办法疏通血管.但其实,那些年被大肆宣扬的"血稠"根本就是个伪科学,不是 ...

  • “血稠”,这个伪科学还要骗中国人多久

    一听"血稠",很多人立刻联想到血栓.血管堵塞,并且不惜斥资买各种号称能缓解血稠的产品,想尽办法疏通血管.但其实,那些年被大肆宣扬的"血稠"根本就是个伪科学,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