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
古亭屹立官池边,千秋光辉耀楚天。
明月有情西江美,依稀陆子笑九泉。
这是前人写的一首怀念陆羽的诗。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著名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的一座小石桥,忽然听见桥下有群雁哀鸣之声,他急忙走过去, 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婴儿,婴儿被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心生怜悯,就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起来。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为"雁叫街"。
积公是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作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婴儿。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了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陆羽喜欢研究茶,并著有《茶经》一书,他的茶学造诣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听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就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冒充。陆羽尝了一口,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命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十分佩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据说唐代竟陵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消息也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他半信半疑,就下旨招来了积公和尚,决定当面试茶。积公和尚到达宫中,皇帝命令宫中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叶,赐予积公品尝。积公谢恩后轻轻地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没有喝第二口茶。皇上询问何故,积公起身笑答:”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了他煎的茶,再饮别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无味了。"皇帝问陆羽在哪里,积公答道:”陆羽酷爱自然,遍游海内名山大川,品评天下名茶美泉,现在何处,贫僧也无从知晓。"于是朝中连忙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江南的舒州(今安庆境内)的山上找到了,立即把他召进宫去。皇帝见陆羽虽然说话结巴,其貌不扬,但出言不凡,知识渊博,于是说明缘由,命他煎茶献师。陆羽欣然答应,就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后,先献给皇上。皇帝接过茶碗,一阵清香迎面扑来,精神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品尝之下香醇回甜,连连称赞好茶。接着就让陆羽再煎一碗,由宫女送给在御书房的积公和尚品尝。积公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连叫好茶,接着一饮而尽。积公放下茶碗,兴冲冲地走出书房,大声喊道:”鸿渐(陆羽的字)在哪里?”皇帝吃了一惊:”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积公哈哈大笑道:”我刚才品的茶,只有渐儿才能煎得出来。"代宗十分佩服积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陆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