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话脉诊:30多年临证悟道,今天就来谈谈关于脉诊的一点心得体会

言中医,则脉法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中医之所以备受诟病,恐怕与脉诊的无法量化,以及空洞玄虚也有一些关系!

我只想说,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而非脉法的问题。

比如说同一个老年患者,十个中医去号脉,可能会得出十个不同的脉象。这是由于医者的个人修为造成,但是在所有差别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共性的存在。不管是谁去号,此脉定为虚脉,弱脉,而这就是共性。

数百年来,言脉者,或堕入二十八脉固化,或坠入空洞玄虚,或沦至神乎其神!

《黄帝内经》谈及脉法,有三种分类;寸口脉法,人迎脉法,三部九候脉法!更有细分,如太溪脉法,跗阳脉法,太冲脉法……其中还有一种太素脉法,以脉法推断一个人一生的荣辱富贵及父母子女……

此种脉法,我觉得六壬决断的功效色彩更浓,显然有偏离中医根本的嫌疑!

至于脉法著作更是汗牛充栋!

历朝历代都有脉书出现,高低谬误百出,令后学难辨真伪!

是前贤太贤明,还是后人太愚钝,此诚为千万难题也!回想我的习脉之路,感慨万千!如果无法把握脉法的根本,的确难入脉诊一门!

望闻问切者,四诊也!

四诊之根本在于把握人体之阴阳也!

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则脉诊毕也!

四诊合参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四诊采集患者尽可能详细的病症信息,再经过中医的辨证论治,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脉诊的目的也是这样!通过去感受患者脉搏的跳动,以期获得患者病情的详细资料!以期准确把握患者的阴阳。

仅此而已!

所以脉诊,最初入门时,我们只需要把握六种脉象就好;浮,沉,迟,数,虚,实!

其它诸如二十八脉等等,尽由此六种脉象衍生发展出来!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宫生十方!十方化生世界万事万物!

阴阳之分,百万以计,不可胜数,唯以理推!

分而言之,千千万万;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脉法亦复如是!

浮脉为整个脉象以浮为主,细分则有浮缓(浮无力),浮紧,浮大(大指脉体),浮小,浮短,浮长,浮滑(言脉体形长,象宽,有力,脉快)……

以浮脉为整体状态,其中又包罗万象,须细细思维,方得其中之真意!

若一个患者浮脉带缓,则代表此人力乏,虚弱!此为由脉象而可直接推断,至于为何出现此种脉象则有很多原因,比如感受风寒,夙有久病……

对于此种脉象,就不宜用攻下等法,而应解表为上!至于用药亦应有所保留,忌大剂峻药!

其它五种脉象亦应如此举一反三!

先掌握这些内容,再多去摸脉,积累经验,慢慢就能够登堂入室!

对于脉诊,我有几个建议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要明了脉法的真实原理与目标,再就是号脉时一定要闭目,静心,把自己的注意力(就是自己的神识)集中在患者的三部(寸关尺),用自己的神识去感受患者的气机(神识),去体会患者的喜怒哀乐,以及患者的气机运行状态!

以神御神,是最高境界!这个时候你不但可以清晰获知患者的身体状态,还可以了知患者的性格,脾气等等!

号脉为什么要闭目,其中有深刻的道理!

佛法说人受外界影响有眼耳鼻舌身意几种渠道,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眼睛!眼睛是人体感知外界的首要通道,人体很多起心动念都是由眼产生,所以我们要闭目养神(暂时关闭这个通道,以更好的凝神聚气)

再举一个例子;一般脉跳比较快的人,也就是一个呼吸脉跳5次以上!

出现这种脉象的人大多都是急性子的人,不但脉跳得快,说话语速也是很快!

一句话来概括,脉象,就是人象。

再一个就是号脉时一定要多号一会,最好能号二三分钟!

先可以三指同号,同时感受患者脉跳30下以上,再逐部去号,分别感受各部脉象,最后再三指同号,以最终确认脉诊结果!

脉贵为缓!此缓为和缓之意。不急不躁,雍容尔雅,从容不迫的一种感觉!就像一位得道高僧,每天都是乐呵呵,慢条斯理,淡定从容!泰山崩于顶,仍面色不变的那种感觉!

最为健康,正常,标准的应该是读大二大三的大学生脉象!没有高中那么紧张的学业压力,也没有成年人生活生存等等压力,一切生命中的美好都在怒放!这个时候的脉象是最最正常的和缓之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