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

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

(转自:元典艺术)

书法作品的书写既要遵循章法规则要求,还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了解章法好的作品是怎样通过考虑设计,来表现出书法线条艺术的,进而体现出章法之美。
  书写章法具备的内容层次:
  一、韵律
  书写一幅作品时,是不可能以同样的书写速度一贯到底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先后衔接,必定会出现快、慢、疾、缓、断、连、聚、散的节奏,即古人所谓“锥划沙”、“屋漏痕”等。这其中,便体现出了章法的韵律,就好像乐曲结构中的旋律一样。书写时出现的笔断或意连,字之间尤其是行草书出现的字连与不连,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一种节奏,多了一份韵律,使书写便捷、意态活泼、气势贯注。这样笔画、字的形象与节奏的和谐统一,便产生了韵律的美。
  二、疏密
  汉字基本上是方块形体,其本身笔画的排列就有疏密之别,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有意去强化夸张这种疏密关系,创作出新的感觉。一般来说,笔画疏则虚处多,笔画密则实处多,虚实则形成了疏密。我们可以通过汉字本身笔画的繁简,形成自然的疏密,但这样往往满足不了艺术上的要求,因此,就可以通过人为来制造疏密,即用辩证的艺术观点,使疏密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协调统一。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致荒凋;不疏不密,无味可寻。因此,为了改变线条的均衡排列,可利用增减来制造疏密,组合变化,增加一字之内、一行之内、一篇之内的对比;可利用笔画以外的空白与落金之墨痕形成对比;可利用上文的书写与落款文字的差异形成对比;可利用字中最后一笔的延长、连带极大的占有空间与其它处密集的字群形成对比;可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形成对比。诸如此类,通过疏密的处理,自然会使章法生动有致。
  三、顾盼
  顾盼是在作品的字与行之中所体现的。字有正侧,笔画有中、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之别,中间笔画书写,四周可以照应,向心内聚。而作为侧,向左者背右,向右者背左,向上者背下,向下者背上,好似人聚之一堂;这实际是章法中的小章法问题。因此,应使居上者顾下,居下者顾上,居右者顾左,居左者顾右,居中者四周相顾。在行之间,群字与群字之间,也应避让、照应、迎合、敛放、互不冲突。印章的使用,上下款的书写亦应如此。这种顾盼的手法运用得好,则会使字的姿态生动,情意如谐,使行左右呼应,贯气畅达。
  四、参差
  虚实的巧布会造成疏密的不同而参差,这正是调整虚实的良方。字本身有纵横、斜贯之势,一幅作品字与字的位置有高低,字的偏旁有上下左右,线条的长短也不等。如此情况,自然会使书写后出现的空白呈现不规则形态,笔画在书写时也是纵横交错,左右迎合,穿插避让。这种分布上的对立,明暗中的交融,自然会呈现出多层次的错综参差。我们要巧发于心,统一构思,利用这种手法避免篇章的呆板,这样,无论是书写者,还是欣赏者,自然都会有和谐、舒适之感。
  五、贯气
  姚起孟在《字学臆参》中说:“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上。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所含之意,即在书法作品中,由管领一字以致通篇,要筋脉相连,首尾贯气,字字意连,行行意应。字内行间最忌气脉不通,笔势不顺,生拼硬凑。这也是人们常提的气势、行气等词汇的应用。贯气,首先应做到笔法,这要靠牵丝萦带使两个字或更多字按照一定的顺势、法度连在一起。作为行、草书,笔连表现得尤为强烈、外露,甚至一组笔画成一组字群牵连而映,笔不离纸,形成草书。贯气所表现的第二个方面为意连。笔连是上笔带起下笔,一个字通过最后一笔的牵带接着写出下一个字。此方法使用比较有限,即使草书也不见得如此,因此,更多的是采用意连,上下笔,上下字之间没有牵丝,笔画之间断开而意仍相连,好似没断,行气依然贯注,多存于行楷书与行草书之中,另外,人们在书写时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是追寻一个有形无形的线,如果我们将每个字画一条中轴线,这按照笔势做倾斜所成的轴线若连在一起,则形成了这幅作品的轴线圈,这样就会有一定的错位,起伏的波动细研究而后会发现每行字之间的轴线会有重合、相交、平行等情况,而这些恰好形成了富于节奏的行气,自然流畅,初看平淡无奇,细看意味无穷。
  六、其他
  一幅作品要体现出章法美,要在轻重、呼应、挪让、布势、离合、燥润、对比等众多方面下功夫。要避免单一,多取情趣,书写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使整体统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