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宰相张知白受到批评不服,当面揭穿皇上隐私,宋仁宗:升官

文臣武将,皆是国家栋梁,缺一不可。保家卫国靠武将,治理天下靠文臣。文死谏,武死战,是江山社稷之福,也是皇帝之福。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的皇帝没有几个有纳谏的气度,从谏如流的唐太宗一怒之下说要杀了“乡巴佬”魏征。如果不是长孙皇后劝说,魏征还真的有生命危险。

一代贤君唐太宗如此,其他皇帝更甭说了,士大夫在君王面前一个个俯首帖耳,没有几个真正有骨气的。

但是历史上有个朝代,文人地位非常高,他们不但有自由精神,而且脾气非常大,皇帝在他们跟前都要“受气”,甚至发生过被大臣怼哭的事。

那就是宋朝。

宋仁宗时,有个宰相张知白,担任过台谏官,性情刚直,“言事无所避”,得罪不少人,人缘不好。

一日仁宗皇帝找他谈话,对他说:

“老张(张在其仁宗父皇真宗时就是高官),你要注意工作方法,说话要讲究方式,不然的话太“孤寒”(孤单)了,水至清无鱼啊,你注定是要没有朋友的哦。”

按说作为臣子的,即使不接受皇帝的建议,表面上也要表示感谢,说些皇上圣明之类的话。

谁知道张知白,回怼皇帝道:

“臣非孤寒,陛下才孤寒。”

仁宗问道:

“爱卿这话几个意思,朕哪里孤寒了?”

张知白说:

“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何来孤寒?陛下只有宫女相伴,岂非孤寒?”

一句话,说得仁宗哑口无言,尴尬无比,回到内宫,与皇后说起这事,还感到非常委屈,怎不凄然泪下。

因为仁宗当时年事已高,而他膝下有3个儿子先后夭折,孤单无比,打人不打脸,张知白那番话,戳中了仁宗的要害,伤害到了他内心深处。

不管张知白有意无意,伤害了皇帝,如果换了别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不被杀头也会被罢官。

仁宗当时没有给张知白穿小鞋,而是继续让他当官。不仅如此,张知白病重时,仁宗亲自去看望,张去世后,仁宗停止了自己三月三旅游的行程,以表示哀悼。

如果说张知白是两朝重臣,仁宗对他非常客气的话,在处理中级官员的时候,皇帝左右为难,足见宋朝的文人多么“嚣张”。

《蓼花洲闲录》中记载说,宋神宗时期,一个漕官的工作出现失误,被判秋后问斩。

不久宋神宗询问案件落实情况,宰相蔡确回答说:这个漕官不能杀,因为自太祖以来,都没有杀过士人,臣等不想陛下坏了这个规矩。

——“臣等不欲自陛下始”。

宋神宗听了无语,就对宰相说,既然杀不得,那就从轻发落,来个刺面流放吧。

皇上开恩免了死罪,作为臣子们,赶紧借坡下驴感恩戴德谢陛下隆恩,这不为过吧。

可是门下侍郎的章惇却说:

“陛下使不得,这样的话,您还不如咔嚓了他呢。”

——“如此即不若杀之(这样做,不如杀了他)”。

宋神宗一脸懵逼,忙问为什么。

章惇回答说:“士可杀不可辱啊”!

宋神宗气得心脏病差点犯了,心说我这个皇帝当得真窝囊——“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因此有人说,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历史上罕见,不但康熙时代不能比,就是唐太宗时代无法相提并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中国的皇帝大多数像朱元璋、朱棣一样都是暴脾气,喜怒无常,一言不合就问斩,动不动还要株连九族、十族。

站在统治者角度讲,朱元璋们这样做是非常对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没有君君臣臣的森严等级,国家就乱套了。

但是宋代不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它的基本国策,因此宋朝文人脾气都非常大,他们的精神面貌与清朝大臣截然不同。

或者说,宋代士大夫都非常傲,脾气很大,尤其是在皇帝跟前,傲得要命。

宋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杨亿,是个直肠子,与善于投机钻营的宰相王钦若(就是跟寇准不对付那位)势同水火。

后来王钦若罢相离京,百官都写送别诗给老领导——这是当时官场潜规则,唯独杨亿不送诗。

宋真宗又来做杨亿的工作:爱卿,你就赠他一首诗吧,不就是动动笔的事吗,又不是送钱贿赂,同事一场嘛。

对于皇帝的劝说,杨亿充耳不闻,不但没有写诗,而且也没有送别。

有一次,杨亿起草一个诏书,是针对契丹的,为了强调两国友好,用了一句词——“邻壤交欢”。

宋真宗审阅的时候,加了三个词“朽壤、鼠壤、粪壤”,孩子气的表达了他对契丹的愤恨和鄙视。

杨亿一看不干了:

陛下您要是这样的话,我拍拍屁股走人好了。

宋真宗只好挽留说:

得得得,我都依你还不行吗,别辞职啊。

接着宋真宗又对宰相诉苦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宋朝文人的脾气之大,皇帝的弱势,可见一斑。

皇帝在公事上不能做主,在私事上也不当家。

仁宗皇帝的老师夏竦去世,皇帝给个谥号“文正”。不过是个谥号,但是士大夫不干了,大臣提出强烈抗议:

“谥者,有司之事,且竦行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奈何侵之乎?”

意思是说,拟定谥号这事不在皇帝职权范围内,是礼部的事,皇上您别操那份心了。

再说,夏竦人品不咋地,口碑不好,给他个“文正”谥号名不副实。

皇帝无奈,只好将夏竦改谥“文庄”。

宋理宗时,台谏官李伯玉政治上犯了错误被皇帝降级处分,可是处分决定书却没有人写,因为负责起草文件的舍人院不满皇帝对李的处分,这事竟然拖了一年,没有结果。

牟子才到舍人院上班,终于将降级文件起草出来,文中对李伯玉大加赞赏。

皇上一看脸都绿了,这哪里是处分决定,分明是表彰书。

宋理宗找牟子才商量:

“小牟啊,是不是弄错了,朕怎么觉得不该这么写啊。”

宰相也过来说情:

“小牟啊,这不是给皇上出难题儿吗?改改吧。”

你猜牟子才怎么说?

“腕可断,词不可改!丞相欲改,则自改之!”

想改你自己改,爷不伺候!

如此不懂政治的官员,皇上非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让他当礼部侍郎。

了解宋史的人都知道,宋朝也有党争,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但是北宋文臣没有一个人被杀头,最多被贬职,被流放。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等名臣,都有被贬的经历。

范仲淹被贬,要让大多数人评论,实在是不冤。

天圣七年(1029)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为刘太后祝寿。

众所周知,仁宗赵祯的生母李氏身份卑微,是刘太后的侍女。生下儿子赵祯后给了刘太后,刘太后不能生育,对赵祯非常宠爱,视为己出。赵祯登基的时候年仅13岁,刘太后垂帘听政,地位和慈禧差不多。

仁宗19岁时,刘太后大寿,仁宗借此机会表达对母亲(养母)的敬意,未尝不可。

但是范仲淹认为这是将家务事当作国事,十分不妥,于是上疏仁宗不要过分举行。你皇帝尽孝道,可以在宫中为太后祝寿,但是对不起,您不能让百官也参加。

其实范仲淹的想法太迂腐了,皇上太后是百官主宰,百官祝寿天经地义。而且范仲淹还蹬鼻子上脸、为了这点事儿几次三番上奏劝阻,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宋仁宗仍然没有动杀机,实在是没有脾气。

相比之下,明朝嘉靖皇帝为了让老爸进太庙,大开杀戒,将带头劝阻的200多位朝廷高官全部下狱。将四品以上官员夺去俸禄,五品以下官员134人被施以廷杖,其中有16位大臣死于非命。

形势严峻如此,谁敢顶风而上?士大夫的尊严遂一扫而光,文官仅有的那点风骨不复存在。

到了清朝,经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文字狱之后,江南士风奴化趋势不可逆转,类似宋朝士大夫欺负皇帝的现象,便一去不复返了。

(0)

相关推荐

  • 双面好人宋仁宗

    <帝鉴图说>纳谏遣女  <帝鉴图说>不喜珠饰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主人公宋仁宗赵祯也被大众热议.拜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所赐,宋仁宗的大 ...

  • 盘点宋朝那些敢与皇帝较劲的士大夫

                     若是问那朝士大夫最具气性,那肯定是宋朝了,从古至今,皇帝就是天子,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代表,常言道"但君如伴虎",在皇上身边行动,无时无刻不该是小心 ...

  • 大宋名相吕蒙正及其家族的荣耀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吕蒙正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其祖父曾经做过侍 ...

  • 930期||张婉茹:批评的记忆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丽梅赏析: 张婉茹老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八旬老人回望自己曾经的工作人生,细数了自己受批评的经历,令人感动.心生 ...

  • 刘知白丨 写意山水作品欣赏

    刘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号白云.如莲老人.老藤.野竹翁等.在近八十年的绘画途程中,上涉宋元,下及明清,潜心于传统近七十年.晚年以造化为师,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终臻随心所欲 ...

  • 宋朝历史人物——司马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

  • 宋朝历史人物——留正(宋朝宰相)

    留正,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 ...

  • 宋朝历史人物——吕蒙正(宋朝宰相)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 ...

  • 宋朝历史人物——王曾(宋朝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 ...

  • 宋朝历史人物——崔与之(宋朝宰相,南粤先贤)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就读.南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 ...

  • 宋朝历史人物——王钦若(宋朝宰相,宋代五鬼)

    王钦若(962-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下,主张南迁国都,与宰相寇准对立.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 ...

  • 宋朝历史人物——宋朝宰相程元凤(宋朝宰相)

    [程元凤](1199-1268)南宋大臣.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