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归来写板桥 | 作者:刘克庆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郑板桥纪念馆
那次在濮阳参加了一个书法笔会,途中发现一块路标甚为醒目:郑板桥纪念馆。遂问接送司机:“这里咋会有郑板桥纪念馆呢?”答:“这是濮阳市管辖的范县,郑板桥在这里当过五年县令,名气又那么大,有个纪念馆不是很正常吗?”
恕我孤陋寡闻,我一直认为范县是山东的,一下子在河南地盘上见到范县且有郑板桥的印记,还真有点转不过弯来。我的记忆没错,范县历史上的确隶属山东,1964年才划归河南,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点也不假。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范县辛庄乡毛楼村,占地28亩,纪念馆门楼挑角飞檐,雕梁画栋。黑漆的牌匾上,有沈鹏先生题写的“郑板桥纪念馆”几个金字,门柱上雕刻着张海先生题写的对联:
正气一身融黄河千秋浩气,
清风两袖积绿野万里长风。
纪念馆馆长刘训江先生带我们一行参观。此时的郑板桥已化作汉白玉雕像,只见他面容清瘦,山羊胡须,手持一管毛笔,长袍拖地,一副道骨仙风模样。
刘馆长介绍道,板桥先生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在范县当知县时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他摛盗贼、理讼案、倡学业、禁赌坊、兴修水利、疏浚河渠、鼓励开荒种田,做了很多利民积善之举,深受范县百姓爱戴。
刘馆长说,这个纪念馆地址,即是当年范县百姓送别郑板桥的地方。当时建的是一座郑板桥生祠,祠内塑身彩像,香案供台一应齐全。后来郑板桥写诗道:
范县民情有古风,
一团和气又包容。
老夫去后相思切,
但望人安于年丰。
我们参观了郑板桥的生平陈列馆,欣赏了他的诗书画三绝堂,游览了院中的翠竹林,观看了小桥水榭,也算是在这里增长了见识。归途中心生感慨:
濮州巧遇郑板桥,
范县这次没白来。
郑板桥做官
郑板桥(1693一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他20岁中秀才,40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50岁当范县县令,54岁转任潍县县令,56岁封为“书画史”陪伴乾隆皇帝巡视山东40余天,60岁罢官卸任。算来在官场只干了十年,那么这十年中他都有哪些故事呢?
郑板桥中了进士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但他却不屑官场的潜规则,宁愿卖画谋生也不愿疏通关系谋取官职,就这样一直等了6年才做了范县县令。此时的他已年届五十,满头华发了。
他上任时低调的出奇,一不骑马,二不坐轿,三不鸣锣开道,而是一头毛驴一书僮,一捆行李一箱书,从江苏兴化到山东范县,旧衣芒鞋,千里走单骑,风尘仆仆地走进了范县衙门。
郑板桥入主县衙后,不拜访上司,不走访乡绅,倒是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黑漆大门八字开,有钱无理莫进来。门外贴的告示是:本官上任,日夜受理案子。件件秉公办理。
郑板桥此举轰动了整个范县城,百姓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而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则心有余悸,惴惴不安。当蒙冤受屈的人纷纷来到县衙告状时,以往冷冷清清的衙门已变得门庭若市、沸沸扬扬了。郑板桥秉公断案,细心审理,很快就赢得了范县百姓的好评。
清代规定,县太爷出门要坐轿子,而且要仪仗整齐。水火棍、迴避牌,张旗护卫,鸣锣开道。郑板桥对这些陈规陋习全无兴趣,除迎接上司装装样子外,平时外出,从不要这些排场。
他常常微服村野,深入荒途,了解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探访民间疾苦,现场解决问题。他在范县主政期间,“治荒瘠、拯饥馁”,件件举措得民心,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范县治理成了一个升平祥和的乐土。
乾隆十一年(1746)十月,郑板桥调往山东潍县做县令,出行时仍是毛驴背上驮一箱书、一张琴、一捆铺盖。正准备起早悄无声息地离开,谁知范县百姓却已得知,送行者蔽路遮道,绵延数里,五步一桌,十步一案,桌上摆米酒菜肴,桌前站老者敬酒,为郑板桥饯行。郑板桥含泪一一饮过践行酒,频频揖别拜谢,一步三回首地辞行,留给范县百姓的是一身旧袍,两袖清风,体弱身瘦的背影……
潍县迎接郑板桥的却是逃难的灾民,遍野的饿殍,新坟座座,旌幡飘飘。粮价暴涨,斗米千钱。原来潍县先遭海啸袭击,一片汪洋,房倒屋塌,人畜伤亡,瘟疫肆疟。后又遭大旱,赤地百里,寸草不生,百姓病饿而死不计其数。郑板桥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郑板桥救民心切,他顾不得层层申报上司,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开仓放粮后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又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捐出自己的饷银,并以知县身份劝说潍县富户开设粥棚,舍饭饥民;二是查封潍县囤粮大户粮仓,勒令他们必须平价卖给灾民;三是以工代赈,由县衙和富户出资招集灾民干活,修复水毁工程;四是频频上书朝廷,请求调粮放赈。
在他的努力下,清政府派大学士高斌、御史刘统勋到潍县放粮,板桥随行亲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潍县终于战胜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
在潍县最让郑板桥引以自豪的事就是被乾隆皇帝封为“书画史”了。公元1748年3月,乾隆皇帝巡视山东,“祭扫孔庙、封禅泰山”。身旁需要一名书画史,经过精挑细选,郑板桥获此殊荣,在曲阜孔庙、泰山极顶侍奉皇上40多天,而乾隆也对郑板桥的才华及服务非常赏识和满意。
以后的郑板桥便没有那么走运了。因为他私自开仓放粮,忤逆了隐灾不报的大吏,加之在长期的赈灾和执法判案中打击贪官污吏,惩罚土豪劣绅,镇压地痞流氓,这些黑恶势力怀恨在心,相互勾结,欲治郑板桥死地而后快。他们罗列郑板桥20条罪状上报朝廷。这些罪状中有郑板桥恃才傲物,使酒骂座;有私自开仓放粮;更要命的还有郑板桥诗文中有对现实不满的内容等等。在那大兴“文字狱”的清代,罪名一旦坐实,以大清律例是要灭九族的。此时一些清官直臣在乾隆面前竭力为郑板桥具保讲情,说明原委。乾隆也惜其才,感其情,给了郑板桥“免去死罪,罢黜归耕”的处分。
自此,郑板桥结束了他的为官生涯。
郑板桥诗联
郑板桥一生写诗1000余首,词100余首,曲十余首,书信100余封,序跋、判词、碑记数百件。
我特别喜欢郑板桥的诗词联句有这么几首(副)。
其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的本意如何且不管,我是把它当作励志诗读的。
其二: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板桥的切身感受,独特的绘画思考,读来余味无穷。
其三:
高峰峻壁见芝兰,
竹影斜遮几片寒。
便以乾坤为巨室,
老夫高枕卧期间。
诗中不光有兰的幽芳,还有竹的潇洒,板桥以乾坤为巨室高卧其间,其大气洒脱一览无余。
还有那“春雨长堤行麦陇,春风古庙问瓜田”、“一杯白水荒涂进,芒鞋问俗入林来”的诗句,则是郑板桥贴近百姓、深入田间地头的真实写照。
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体现的是县太爷恬淡的生活状态。
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大有深意,无论是对生活、对工作、还是对艺术都具有指导意义。
读了郑板桥的诗联,你会觉得这个七品芝麻官活生生的站在你的面前,他行事奇特,思维独到,是一个平和亲近、没有架子、不耍官威,贴近百姓的人。
郑板桥书画
清代的书法领域“管阁体”盛行,要求字写得“乌、光、方”而郑板桥却不囿于法度,专同千人一面的“馆阁体”唱反调,他的字充满个性,揉合篆、隶、楷、行、草,方笔圆笔交替用,结体奇特变化多。
世人对郑板桥书法的认知,多体现在“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以及诸多的行书条幅上。他的字墨色或轻或重,造型或长或扁,或点若坠石,或竖若枯藤。歪歪扭扭风吹竹,乱石铺街奇怪生。鲜活的字形常常使人过目不忘。
郑板桥一生只画竹、兰、石,画竹尤多。他认为竹百节长青,兰四时不凋,石万古不败。
板桥画竹,有“眼中之竹”(自然竹),“胸中之竹”(构思竹),“手中之竹”(笔下竹),层层升华,使之达到韵味隽永、精美传神的绝妙境界。
他笔下的竹有翠嫩的新竹,斑驳的老竹,摇曳的风竹,映日的晴竹,烟朦的雨竹和滴沥的露竹,竹竹无不劲瘦挺拔,活灵活现。
郑板桥笔耕砚田不辞苦,诗书画印纸上乐。现存世书画作品近千幅,足见平生之勤奋。
郑板桥的画中常题诗,这是文人画的特点。书画同源,相得益彰。板桥画中的题诗特有讲究,一是诠释主体,二是抒发情感,三是补白经营。再盖上板桥自刻的印章,一幅诗书画印齐全的作品便跃然纸上了。
板桥的画奇异,字古怪,诗独特,印也张扬。
我们在郑板桥自刻的印章中可管窥数方。印章一:“郑疯子”;印章二:“古狂”;印章三:“七品官耳”;印章四:“横扫”;印章五:“青藤门下牛马走”。特别是伴驾乾隆皇帝做四十天“书画史”后,他又刻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的印章,钤盖在绘画作品上显摆,足见其张扬。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诡于众而突出者曰怪”。郑板桥正是以他罕见的、特殊的、出人意料的性格为事,为书、为画,说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倒也名符其实。
郑板桥的“怪”还体现在他自定的、破天荒的卖画润例。此举打破了古代文人雅士耻于谈钱的先例,其行为绝对是“诡于众而突出”。
他把自已的书画作品明码标出的价格是:“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品,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俱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留诸君作无益语言也。”
你看,郑板桥既无口不言价的伪君子气,又无虚与周旋的假道学味,快人快语,干脆利落。
求画者初觉得板桥俗不可耐,后又觉得板桥风趣幽默、坦诚率真。渐渐地由笑谈到理解,由不适应到适应,形成了到板桥处求画,现银现卖的规矩。
板桥身后
郑板桥的一生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对后世的影响却不小。据我所知,国内的郑板桥纪念馆至少有四处:一是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的郑板桥纪念馆;二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毛楼村的郑板桥纪念馆;三是山东省潍坊市的郑板桥纪念馆;四是江苏省扬州市天宁寺的郑板桥纪念馆。
一个区区七品县令,为何有这么多纪念馆呢?我想不外有三:政界敬他的是清正廉明、品行高洁;百姓敬他的是勤政爱民、鱼水情深;艺界敬他的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且引用范县一首赞扬郑板桥的诗作为结尾吧:
正气一身明似镜,
清风两袖洁若冰。
三绝艺冠诗书画,
七品光夺日月星。
范县五年千秋史,
扬州十载八怪雄。
难得糊涂真醒悟,
吃亏是福唱人生。

作者简介:刘克庆,字慎之,河南济源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0)

相关推荐

  •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难得糊涂,还是心如明镜?人生远在意料之外

    郑板桥出生在江苏兴化县城东门外,家附近有一座古板桥,是一家人出城或进城的必经之路. 长大后,他念念不忘家乡的古板桥,不但刻了一枚印章"二十年前旧板桥",还自号"板桥&qu ...

  • 郑板桥:七载春风在潍县

    友情提示:本文16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 ...

  • 郑板桥:书画要为人民服务!

    一匹瘦驴,驮着个心热血热的郑板桥,赴范县任. 范县地方豪民显贵聚集城门,迎接县太爷的到来.毛驴过去,他们没想到骑驴老头是新主,焦急翘首看远方.板桥到衙门,衙役以为来个告状的,哨棍一横不让进. 走马上任 ...

  • 刘克庆书法作品 | 作者 任正义

    刘克庆书法作品 任正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济源市鸿远书法刻字研究院院长刘克庆,怀着对党的赤诚,用实际行动,挥毫泼墨,静心书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写出精湛的书法作品,为庆祝党的伟大生日 ...

  •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记忆 | 作者:刘克庆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西关有个哲学家 | 作者:刘克庆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黄河情” 征文 | 黄河百里行 | 作者:刘克庆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卢仝故里征文‖“礼清书斋”读思礼 (刘克庆)

    "礼清书斋"读思礼    刘克庆 在美丽的万阳湖畔,有一座窗明几净的"礼清书斋",斋内清静.清雅,书架排排立,书案台台新.放眼窗外,淼淼湖水映清翠,俯读典籍,册 ...

  • 【济源】刘克庆丨畅游响沙湾

    畅游响沙湾 书法刻字展开幕后的第二天,我们在清华美院进修的18名学员从呼和浩特来到了响沙湾景区.刚一下车,顿觉冷风扑面,凉气袭人.环顾四周,停车场被一条弯曲的河沟弧形包围着.我们停车的地方有绿草.绿树 ...

  • 【快讯】刘克庆新书《石说》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11日上午9时,刘克庆新书<石说>研讨会在济源文联会议室顺利举行.姚永刚主持了会议,与会人员有赵公文.姚永刚.卢晓更.崔丙仁.刘旭升.刘帆.郜大军.陈同枫.张义敏.李卫红.王晓.原峥. ...

  • 庚子吟16首 (085-100) 刘叟写秋 | 作者 刘福智

    庚子吟16首(085-100) 刘叟写秋 庚子吟085 雏菊俏绽 雏菊俏绽女儿腮,秋日天蓝云絮白. 燕侣翩翩南海去,桂香默默北林来. 金风送爽丹阳媚,锦鲤逐人碧浪开. 独坐书房寻妙句,悄悄日影过窗台. ...

  • 庚子吟12首 (073-084) 刘叟写春 | 作者 刘福智

    庚子吟12首 (073-084) 刘叟写春 庚子吟073 早春 满窗柔叶嫩枝新,顽劣东风扯我襟. 昨日乍晴如夏至,今朝忽冷似冬临. 书房辗转敲平韵,花圃往来思仄音. 七律撰成湖畔坐,明黄灼目赏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