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谈|“我的花鸟创作观点”(二)——陈永锵
《扶桑》 陈永锵
一个大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天才的灵性在不断开发其蕴藏的天赋、回归自己心灵、走向自己天性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悟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勉、自律、自重、自爱、自持、自豪、自强不息,是不可少的。人,总是要有所放弃才有所取,在“有所不为”中取得更大的“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表面在向低流,这正是水执着自己的天性的表现。
《桃红柳绿鸟歌春》 陈永锵
笔墨,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画家在创作活动中的语言。一种语言对于使用它作为母语的人,是不会感到有什么高深莫恻的神秘的,倒是应该感到使用的自如和可心。
《暮色》 陈永锵
用笔墨这种母语来思维思考,是我们画好中国画的必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就必然有它约定成俗的规律,所以,你可以创造使用语言的风格,而不可能肆意“创造语言”。
《高岭人家》 陈永锵
有人说:“艺术创作可以不择手段。”其实,这个“不择”本身就是一种择,只是择什么而已。
我以为,手段的选择正是选择者的智慧、以及其人格内涵和艺术态度的证明过程。正如:爱不是问题,怎么去爱才是问题一样。
我个人倾向于:“似非因笔”、“斧凿而没有斧凿痕”、“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话就是:自然而然,了无做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也。
《龙腾迎春》 陈永锵
世界,正以史无前例的姿态开放,多元共存并不削弱和贬损花鸟画形式的存在,相反,多元共存给予了花鸟创作更自由的空间。艺术的天性本质是拒绝“共同体”的划一模式的。
《云溪雉语》 陈永锵
花鸟画并不是画花鸟,而是画自己的风度和人格。
结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崇高是崇高者的墓志铭。(北岛)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2003.11.27在中国画研究院的讲座提纲
陈永锵
编辑 | 渔公子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