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漫画 | 娃反反复复扔东西、翻抽屉、抠洞洞……别吼!那是到了空间敏感期!

有一天,我在给润润讲一本名叫

《飞天大面包》的绘本,

讲到小盆友们坐上了火车时,她就开始喊。

在她的语言世界里,嘀嘀就是所有车。

她一边喊嘀嘀,一边开始远离我。

顺着她的方向,我发现,哦,她看到了她的玩具小车,

一个迷你型的只能放一个玩偶的小推车。

“嘀嘀,嘀嘀!”她一边喊一边把车推了过来。

然后,她就开始抬腿使劲往车里蹬。

我赶忙跑过去,抓住她:

“这个小车太小啦,你坐不了!”

那个小车又小又轻,就只是一个玩具而已,

把娃摔了可怎么办。

她才不管呢,一门心思往车里钻。

我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说小孩子看到玩具小汽车都会打开门,

以为自己可以坐进去。

而且润润这段时间不断地喜欢搬东西,

扔东西,她是到了空间敏感期

我想到这儿,就不制止她了,

在旁边守着,保护她一下,

我好想看看她到底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经过几分钟折腾,她像个大胖猴一样,

满满登登挤在这个小玩具车里,

还美哉地抓住把手喊:嘀嘀,嘀嘀!

她赢了,哈哈哈。

什么是敏感期?

当儿童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上,

并反复地重复这件事时,这就是孩子的敏感期。

0-6岁,儿童就是依靠

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

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是儿童的成长

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段时间润润的空间敏感期非常非常明显,

她不断地扔食物、扔绘本、拽垫子、

搬玩具、翻抽屉……

她得意洋洋地扔,扔的家里哪哪都是,

我们就在后面收拾。

她挨个抽屉翻,每天都在翻,

走过路过就要翻一下,

好像抽屉里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一样。

前几天看到一位妈妈说她的女儿,快两岁,

就是喜欢站在门那,进来,出去,小手戳戳门缝,

被夹到好几次手了还没有记性。

出门就是扔飞机模型,

扔一下,捡起来,再扔,再捡,再扔……

扔到大人得不断停留等她。

同样,这个宝宝也是到了空间敏感期。

儿童尚未在意识上达到独立,

因此他并不知道与他需要的物体之间有距离,

所以想要的愿望一产生,他就扑过去。

实际上,儿童在感觉上

是将物体和自己看作是一体的,

动画片里常有这样的镜头:人物把手臂突然伸长,

拿到东西后再把手臂缩回。这就是儿童的内在意识。

这在我们成人眼里非常不可思议。

如果不了解儿童,就无法理解。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公园看到一只巨大的大黄鸭气球,它在距离我们很远的河对岸,当时润润看见了就使劲去抓,一边喊鸭鸭一边要去抓,她不明白什么是“太远了,在河的那一边”这样的概念。

★空间敏感期的表现

儿童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

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

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通过感知不同的空间感进而建立空间的概念。

比如:把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再拿到高处,拨拉到地上。

比如:对任何洞洞都感兴趣,见了洞洞就把东西塞进去。

比如: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推倒……

这些都是儿童对空间的感受。

接着儿童就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感兴趣,比如钻到衣柜里,桌子下面,或者反复爬楼梯,倒着下楼梯、爬窗台、爬栏杆……这些都是儿童用身体对空间的探索。

不过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受伤,

不允许孩子爬上爬下,不允许孩子钻到一个小地方……

我就曾经试图限制过,真的怕她摔了,但发现根本限制不住,润润会不断重复她想要的行为,非常非常执着,最后我只能投降,不再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保护她好就好了。

很早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一个视崖实验,

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

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表现出低洼的部分

都不会爬过去。这证明

儿童对环境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空间敏感期?

我们可以跟在孩子几米外保护他,

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限制,

大人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

不要把这种危险“说”给孩子,

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

破坏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空间敏感期过渡得好,

孩子之后的能力又会得到提升。

他们开始喜欢从高处跳跃,除了感受空间多大,

还要用皮肤、用肌肉、

用身体所有东西感知空间多大多高多远,

所以对空间的把握,

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承受力有多大,

决定未来的探索能力有多强。

所以,给孩子爱和自由,

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文章中的理论部分选自书籍: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完整的成长》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