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趣,让人会心一笑

某天在网上翻看老照片,无意中发现一张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的照片,让人眼前一亮。于是,我就在网上慢慢查找,终于收集到了一定规模,呈现给大家。

这套教材名为《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分别于1931年出版,它的封面是这样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套教材编者是谁?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还是著名的作家。我们也许会想,叶先生编写的教材一定比较难?但当你一页页的翻开看时,你就发现每一章都那么的有趣。

这是第一课,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儿童要上学了,和师生之间的基本礼仪。在以后的课本中,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每一课都配有插图。那么请大家再看下第一图中插图的作者是谁?丰子恺,中国最著名的漫画家。

这本教材可以说是两位大师的通力合作。

先生说:“小朋友坐,大家看书。” 小朋友都坐了看书。

这是上课。

“先生,明天会。”“小朋友,明天会”。

这是放学。

来,来,来,小朋友,来拍球。

这是课间体育活动。

北风吹,白云飞,太阳哪里去了?树上的叶子哪里去了?地上的青草哪里去了?

这是自然,是不是觉得读起来郎朗上口有诗意?

你也锄,我也锄,种下几棵树。好风吹,好雨下,树叶生的多,树身长的大。树上结了果,大家吃几个。树下多凉风,大家来坐坐。

这一课说的是劳动,通俗易懂,很简单的讲清楚了劳动的意义。

新鲜的水果每天吃些,很有益。烂的水果吃不得。常常吃青菜豆腐,对于身体很有益处。

这是生活常识,而且是健康生活教育。

好了,我们先暂停看图,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些课文很意思?很简单、很通俗,很容易接受?甚至有人评价说,用这样的教材,孩子们想学不会都难。

那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大师,编写这部教材的指导思想。

美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杜威 ,他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其核心就是教育即"生活"、"生长",不能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步成长的儿童,而是应该让儿童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到知识。来看看下图,就是从儿童的体验中学习到知识。

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大师,正是受这个理论的影响编写了这部教材。因此课文的内容都与“儿童生活”相适应,采用做游戏、讲故事、介绍见闻、思考辨析等方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比如低年级的《幼童国语读本》有很多言浅意丰的语句,全是用孩子的母亲或老师跟孩子谈话的口气写成

我们接着看图: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这一课说的是亲情。关于这一课,我们现在的教材是怎么样的呢?

现在的版本是:

一天,我指着奶奶的头发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这种表达是不是绕个大弯,儿童不容易接受,?这是用大人的思维方式来教育小孩。大家觉得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容易接受?

当然,这本教材也是很爱国的,但是它用最简单的语言很形象的把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表现了出来,不讲大道理,不喊口号就达到了很好效果。

2005年,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了“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老课本”系列,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找找。

不知大家看到这本教材感觉如何?就我个人来说,我们大人如果能从小朋友的心理角度出发,去启发他们学习,恐怕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