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纪行述-仕楚自序

附纪行述-仕楚自序

(清)陈仕楚【1】

题记:此文录自清嘉庆十年(1805)威远县马鞍山颖川《陈氏家谱》(木刻)卷四。文中叙述了作者弱冠之龄,孝敬父亲,违命随父出征,以一册外民夫之份,参与后勤粮草军务,亲历战场的血雨腥风和丧父之痛。其史料价值在于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乾隆皇帝《平定金川战役》局部战地后勤状况,以及战争给民间百姓所带来的疾苦。

窃思我曾祖应谟公,乃总戎高祖洪寿【2】之第八子,凤兹【3】太祖之曾孙也。生长威邑城北官人塆。祖妣袁孺人幽闲贞静,慈严协律,共俸祖先,各得大寿而终,仍葬于马鞍山太祖茔后之左。谟祖生我祖玉玵、伯祖玉瓖,二人各受田产,耕凿而食。惟我祖与祖母张,事曾祖于平时,冬温夏清,竭尽其诚,及祖衰迈扶持愈慎,衣不解带,几经三载,比有宗族称孝焉。我祖生我父叔弟兄五人。父居其长曰摽,母官氏。二叔提,董氏。三叔揄,曹氏。四叔扛,倪氏。五叔权,倪氏。各勤其业,不事浮华。我父青云弗望,农桑为业,俸双亲、守王法、敬师友、睦宗族、和乡邻,善良拔萃,亦有赞其美焉。生我弟兄三人。长兄仕齐,嫂魏氏。弟仕鲁,内邑宦族女陈氏。余妻朱氏。

只兾(冀)吾父天假大年,永享承欢,殊意乾隆三十七年(1772),金酋【4】不法,县主李南晖【5】拔吾父之才而委之以军务。比时祖父母俱庆,不敢稍离,苦求退免。县主怒,激迫以前往。时届桂月(农历八月)廿日,正为不才完娶,父母拮据,祖父母恓惶,合家伤惨,不啻秦时抽丁,凡燕贺者无不下泪。九月朔三,一家饯别而起程焉。呜呼!伤哉吾父,痛哉吾父。吾随父至城十五里而泪不自止,但不才学未能穷究天人,上不能光祖宗于有耀,下不能保父母于安危,焉用此红颜佳人临父难而不顾耶!禀恳替办,县主不允。且父又以年轻弱冠,恐禋祀之不存,相泣而哭,责斥归回。噫不才敢不侍于其侧乎?是以违命前往,至荣邑双路口,父见喊止,跪呈诉听,力不允行。是夜踰关潜往。次日雷鸣,泉父又赶至,鞭打喝退,不才答云:“倘不得侍乎其侧,情甘触石求仁。”父于斯时肝胆碎裂,始令同行,沭雨栉风,待俸如常。止憾李公之威逼【6】,陷吾父子于艰难。共计途程四十二日,方抵大金川之梅列站。其间饭生不熟,关山涉水,积雪砭胫,惨何极矣。及至战场,两兵相敌,势崩雷电,夜渡兵追,径断人稀,莫知归路。父于斯时逼臆成疾,及回站所,站已火焚,幸祖宗默庇,父子无碍。未几,军令飞催,或敌或运,无分昼夜,冒雪经霜,不敢稍延。不才寄父于站,日运夜归,飦粥养亲,夜侍月余,末敢稍懈。即退小金川曲弓站,父病弥深,思膳以啖。举目群站二三百里俱无,幸南西剿通,讬交董元海代养,雇王万成做伴。夜奔晓行,至西路小章谷,方获膳回,荒凉行险,几被野蛮诛劫。及至归站,往返已不觉九昼夜矣。父病膏肓,越六日嘱咐而终。是日腊月十三申时,府君年四十二岁。是时不才暴病顿起,亦几将亡,环顾无亲,被众弃父于野,尸骨堆山之处,伤心莫奈,只得匍匐于野,孤守父骸一月有余。凄风淅淅,神哭鬼号,幸天眷顾,惊害不侵。站主怜我父子苦楚,给票费以归回。带病负尸,沿路趱行,日虑幽魂于关津,夜护父骸而共眠。父耶!灵爽不昧,顾我蓄我,不啻如生。次年二月二十五抵家,同兄荐拔,闰三月初六葬于青龙嘴宅,癸丁向。

时乖命舛,不获稍展,母又亡于乙未年七月十八未时。母年四十六岁,一同荐拔,与父同塚。丁酉年七月十八祖故。甲辰年二月十一祖母故,悉准家礼同祖葬于金竹嘴宅后,壬山丙向。其我弟妹男婚女嫁,照父存日施行。抚此乖命,奚暇以诗书为务哉。仅此战兢一世,承父遗训,睦族和邻,敦伦饬纪,农桑为务而已。生子锡正,驰马不第,娶媳倪氏,育孙朝模。次子锡中,尚未育子。今我年已半白,适逢堂伯龙公等倡族增修谱志,前经乾隆三十二年修造,不才无知,未将祖宗功德载在于谱,今特以祖宗父母之德行载明,并将己身之艰辛,备录以俾后世子孙知所考核,敢云己身之有近于道哉。惟兾子若孙,矜式体行,诗书农桑为业,父与子言慈,子与父言孝,兄弟与言友恭,夫妇有别,朋友有信,毋学赌博,毋学盗贼,毋作邪婬,毋好争讼,毋好奢侈,毋以强欺弱,毋以恶凌善,毋以富呑贫,毋堕农业,潜心体贴。庶几,荡荡平平,归于中道,此吾之所深望也,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陈廷德录注

二〇一九年一月

注:

【1】陈仕楚(1752-?),字九江,号德林,为此支陈氏谱记一世祖凤兹公的第七世孙,参与增修清嘉庆威远县马鞍山颖川《陈氏家谱》。父陈摽。

【2】陈洪寿(1618-1697),南明贵州石矸府总兵,为凤兹公的孙子,有小传载于《陈氏家谱》。

【3】陈凤兹,为此支陈氏谱记一世祖。

【4】金酋,指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和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平定金川战役》是乾隆时期十大著名战役之一,由于土司反清廷,乾隆帝两次派兵平定。第二次派兵平定金川战役,从乾隆三十六年起,到四十二年二月战役结束,历时5年。

【5】李南晖(1709—1784),字仲晦,又字迎旭,号青峰,又号西海云樵,甘肃通渭人。乾隆三十年(1765),五十六岁的李南晖出任威远县知县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主政十四载。李公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县民爱戴,任内修城修志、修桥筑堤、政绩卓著,创立青峰书院、办学育人。据乾隆、嘉庆《威远县志》记载:李南晖于乾隆三十七年九月至三十九年正月,奉调(平定金川战役)南路丹东(金川县西南)督管粮务;又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四十年六月,再次奉调化林坪(泸定县)督管粮务,军功卓著。李公忠于朝廷,督粮丹东时年已64岁。为完成督粮军务,威邑县衙成立了军需局曾由陈朝泽管理,承办民夫征调、军粮征运以及战地后勤等。在威远东乡《陈氏族谱》中,留有陈朝泽小传,传文记载了陈朝泽管理军需局有功,经嘉定府知府汤大宁赐额旌闾、知县南晖李公亲书“雅能有济”四大字,匾悬陈氏祠堂(今已不存)。

【6】陈仕楚丧父之痛,越三十载而不能释怀,情可理解,但将其归咎于李公威逼,笔者不敢苟同。笔者以为,面对朝廷的战争动员,一是李公64岁年迈出征督粮丹东,仕楚父42岁正值壮年,有何理由不往?二是弱冠仕楚“禀恳替办,县主不允”,实含李公爱民于氏族香火绵延不断之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