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可谓双绝合璧,不可不赏

文/江南之春

  •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二王书风的旗帜人物孙晓云女士

苏轼作为历史上的大书法家,北宋四大家之首,其在书画艺术实践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作为杰出的艺术家,其书法上的理论与观念也理所当然地受到此后近千年人们的重视。

苏轼在书法理论上的贡献主要集中于他的论书诗、信函、札记、书画题跋上。

  • 孙晓云信函尺牍

其在书法上的真知灼见历来为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所喜欢。在当代书法家中,身居南京的著名女书法家孙晓云,深得东晋二王之法,羲献以下张、怀、苏、黄、米、蔡、铎、傅,无不尽窥堂奥,其行书之美在当今之中国可谓独占魁元。

本人亦是其书法之拥趸,至少在帖学上是这样。目前其墨迹片纸尺牍为社会民众所宝。近读其墨,欣喜发现其以行书书有苏轼论書诗六首。好诗好书,是为双绝,特以之分享各位,以期欣赏交流之。

图上1—2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和子由论书》

其一:《和子由论书》宋·苏轼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评注苏轼这​首论书诗,意在说明书法重在“寓意”,不必死学古人,斤斤计较于“法度”。又如苏轼在《石苍舒醉墨堂》诗中所说“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也是这个意旨。他把书法艺术作为写意、悦心、游乐的一种手段,不计工拙,唯在自由挥洒耳。苏轼曾自我剖示道:“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这种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兴,不计工拙,也遭到当时一些士大夫的讽刺,有人说苏轼的书法多病笔,“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等等。黄庭坚为之辩曰:“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苏轼提倡“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论书》)。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能发之于胸,应之以手,便能听笔之所至。苏轼的书艺神而化之,法意互得,无意于佳而自佳,达到了自然天成的境界。

图上3—4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记书诗《题王逸少帖》

其二、《题王逸少帖》宋.苏轼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评注:诗中反映了苏轼对张旭、怀素二位狂草大师的否定态度,其所崇尚依然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楷法创立者钟繇,以及谢家夫人道韫这一脉书逍的风流。

苏轼在草书上尤其是狂草上是有偏见的,笔者曾著文专门论述过,不再赘述。

图上5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观子玉郎中草圣》

其三、《观子玉郎中草圣》宋·苏轼

柳侯运笔如电闪,子云寒悴羊欣俭。

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

评注:该诗苏轼主要是赞美了柳子玉草书的成就,说他草书的成就可以和韩愈的文草相媲美。最后把自己也夸了一下:这样的草书没有我的话,要找出第二个人只怕不容易。

苏轼在草书上没有墨迹流传下来,主要以行书、行楷面世。宋代草书成就最大的是黄庭坚,黄开创了草书的新局面,为宋代唯一的草书大家。

图上6—8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石苍舒醉墨堂》

其四、《石苍舒醉墨堂》宋·苏轼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评注:​该诗中苏轼提出了其书法艺术崇尚自然的可贵观点:摆脱羁绊,放笔快意,追求创作的最大自由,以及书艺水到渠成之境。诗中说明石氏是自己观点的支持者和自己书法作品的喜爱者。在诗中苏轼调侃戏谑的语调信笔点染,脱略故常,纵横捭阖,无不如意。诗中虽多使用书史典故,而无堆砌炫才之弊,但见议论风生之致,充分彰显了苏轼才之纵横自由,挥洒无羁的诗风。该诗是古代论书诗中的精品,历来为后人所珍视。

另值得一提的是,苏轼之弟苏辙也曾为石苍舒的“醉墨堂”题过一首诗,其诗《题醉墨堂》中也曾这样赞道:

石君得书法,弄笔岁月久。

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

图上9—10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石苍舒醉墨堂》

其五、《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宋.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谕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跌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是须服膺。

评注:诗中的孙莘老,即孙觉,是黄庭坚的岳父。该诗是苏轼对书法艺术主张的集中体现,强调书法的尚意尚趣与书法艺术的多元性,只要有“态”,环肥燕瘦都是美的。

苏轼一生对艺术的见解十分深刻,视角之新奇非常人所能及。在其诗词、艺术的实践中,他终生都强调四个字:自出新意。

图11当代书法家孙晓云行书,苏轼论书诗《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绝句》

其六、《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绝句》宋.苏轼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评注:苏轼这首论书诗是在其好友刘景文邀其观赏王献之墨宝《送梨帖》后所作。该帖只有两行11个字,系王献之草书真迹,苏轼观赏后兴奋激动不已,当天回来家中后仍然回味无穷,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论书诗。

诗的主要意思是赞美王献之书法之美,该帖的艺术价值之高。苏轼以“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的诗句把对王献之书法的赞美与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认为《送梨帖》两行11字比唐朝邺侯李泌收藏的近3万件书法作品更有价值。

苏试在书法上是“二王”羲献父子的铁杆粉丝,他这么说是不难理解的。

附王献之《送梨帖》:

  • 释文: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送”字原迹缺)

文章收尾之时,最后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下孙晓云这位当代著名女书法家笔下的东晋神韵,二王风流:

——作者江南之春2020年9月27—30日于墨泉楼

  • 创作不易,喜欢吗?喜欢就关注。我是“艺术世界人物志”作者江南之春,让我们相约:今日头条天天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