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教学设计 参考论文
创新整合点
本课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再现了教材知识内容的情境,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所要求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本课引入了电子白板技术及自制微视频,增强了课堂的交互性、开放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发挥提供时间和空间。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第一框“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本课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老师,在知师的基础上热爱老师,并学会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这也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在本教材和本单元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经历从“向师性”到“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老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老师的尊崇甚至害怕的心理,他们对老师的了解往往还带有神秘的色彩,这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但这也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兴趣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和艰辛;能够正确评价老师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我画你猜”“我来模仿你来猜”“各抒己见”等活动,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通过“观看视频”“拨动记忆的琴弦”“心语卡”等传情意的活动,主动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能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教学过程
1.导入
歌曲导入《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听歌曲,并说出歌曲描述的是谁?
设计意图:为本课教学奠定情感基调,进而导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
(1)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活动一:我画你猜。
①展示学生为老师画的素描,其他学生猜是哪位老师。
②请学生模仿某一位老师,其他学生根据模仿猜是哪位老师。
③学生根据课前给老师拍的工作视频,制作成微视频,并在课上展播、分享。其他学生结合微视频及自己日常观察,补充完善老师的工作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二:各抒己见。
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是否能够取代老师的作用”为主题,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阅读教材,补充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活动三:播放“最美乡村老师陈腊英的事迹”视频,让学生体会老师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理解、明确老师的育人工作,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伟大,同时通过视频了解老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敬师之情。最终,学生的爱师情感从肤浅、模糊发展到深刻、清晰。
(2)情感升华
活动一:给学生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老师先讲述自己与老师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活动二:拨动记忆的琴弦。学生讲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活动三:“心语卡”传情意。学生在“心语卡”上写下想对老师说的话,表达出对老师的爱,增进师生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及“心语卡”实现能力目标,即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老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另外,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能够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养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3.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
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交流、讨论总结学习内容。然后请每组的代表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所总结的内容。
(2)配乐朗诵
学生齐诵教师准备好的诗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表达,课堂需要“爱”。
本课各教学环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的原则。特别是学生自制微视频的运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由于课时、教学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存在许多不足,在各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细致。
点 评
“互联网+”时代来了,思想品德课怎样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是广大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说教?讲练?背诵?传统的课堂能否焕发新的生机?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
1.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课堂
本节课从设计到教学,处处可见学生的参与,视频素材由学生拍摄、制作,课堂活动由学生组织、学生主持、学生参与,连课堂总结也是由学生共同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已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互联网+”时代的平等、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精神在本节课得到完美的体现。v参考论文
2.信息技术的使用适时、适切v
本节课中,从“知”的层面到“行”的归宿,电子白板技术和微视频的合理使用对学生情感的迁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3.“爱”仍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主旋律
班级授课的优势就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情感的交流,通过课堂活动升华师生情感,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中,课堂交流活动从学生素描画、模仿游戏、自制微视频到情感体验活动,无一不围绕着对教师的职业认知的主题,慢慢地“拨动记忆的琴弦”,使师之“爱”由浅入深最后产生强烈的共鸣,完成学生从“我知我师”到“我爱我师”的转变。无爱不教育,课堂因为一个“爱”字,跳出了看冰冷的屏幕、读乏味的书本、听枯燥的说教的窠臼,并变得有生机和活力。
本节课尚可提高之处有二:一是从教学设计上来说,“各抒己见”环节是有新意、有意义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善加利用可能会有更多的精彩。二是从课程准备到课堂交流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课整合的影子,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方面深度思考,那么一个项目式学习的精品课程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