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四种异常的喜好,其实是精神疾病

在人类的内心当中,对于周边的事物总是存在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并且本能地将其进行归类与对立。
在这当中,比较常见的便是类似于“善恶终有报”、“是福不是祸”等说法,都体现了这样的一种本能。
在这样心理的影响下,人们会不自觉地区分出“主流”与“非主流”。
绝大多数人赞同的价值观与文化便是受到整个社会承认的合理合法的观点,相对的,不符合这种观点的便成为了“亚文化”。
所以遵循这一思路,许多“亚文化”群体随之出现,其中虽然也有许多人只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乏一些遵照一些有悖于伦理的价值观的群体,如娈童者、仇视社会者等等,那么这些个体往往会被称之为“变态”。
在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产生之前的整个欧洲,人们的思想及生活都被天主教会所控制,其实大多数人的思想处于一种比较蒙昧的状态。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反抗教会的异端便会被视为“变态”,严重者甚至会被施以火刑。
在中国,人们并不像欧洲那样被从思想上控制,但是同样也有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引导人们观点的主流思想存在。
无论东西方,都存在一些有悖于常人的异常喜好,这些喜好其实已经算是精神疾病了。
一.性虐
也就是为我们熟知的“SM”,英文原名是“Sadomasochism”,在网络上的存在频率很高,甚至作为一种“梗”而存在。
其实在每个人的性生活当中,都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癖好,只是不会透露出去而已。
拿性虐来说,也是存在不同的区别的。有主动施加的,也有被动接受的。
不同个体对于外界产生的感受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有的人会认为疼痛能够激发自己的快感,有的人则会认为稍微的疼痛便会让自己难以忍受。
所以不同个体间的感知偏差导致了各种形式的性虐的出现。
比较简单的,有的年轻伴侣之间会以轻轻地打闹、轻咬甚至出血的行为来展示彼此的爱意。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有受虐或是施虐经历及意愿的这些群体,大部分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其在年幼时,大概率经历过身边的亲属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冲突行为。
典型的就是醉酒后的父亲、进行家庭暴力时的父母、以及性格暴戾的某个长辈,都会留下相对印象深刻的记忆,导致其对于疼痛、失落等消极的感觉产生一种依赖。
二.恋足癖
相对于现如今流行的这种病态心理,在我们认知当中最为出名的应该就是“三寸金莲”这一一代女性的阴影了。
这种行为源于当时人们对于女性足部“越小越美”的病态认知,众多女性被迫从小便缠足,将足舟骨缠断,整个足部呈骇人的畸形,令人不寒而栗。
在心理学当中,对足部尤其是对女性足部的这种独特癖好也是存在一定依据的。
这种病态的心理往往是源于一种遗传的因素,后天的环境影响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往往是在个体年幼时,由于对性及人的各种方面都不了解,所以“误打误撞”地对这类事物产生了好感,但是又恐惧家人的责备,所以不敢说出去,最终埋在心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三.俄狄浦斯神话情结
这种情结十分出名,产生自欧洲的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费孝通先生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夫斯基,都曾经对此神话进行过相关研究。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个体在生命之初,会产生一种无法控制的性冲动,这种性冲动一开始便伴随着对乳头与母性的依赖。
但是当个体将逐渐成长,并且进入社会之后,便会懂得人际关系与亲属伦理,自然会对这种情结产生一种有意识的反感与抑制。
但是对于某些生长在单亲家庭当中的年轻人而言,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爱,所以往往会变得对抚养自己的长辈愈加依赖。
相应的,也会对其余的异性产生一种反感的心理。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四.恋尸
其实这种怪癖并非只是指其本身的含义,也被引申为对于静止不动、没有任何反应的人,尤其是这样的异性的一种偏好。
拥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要求自己的伴侣在与自己进行性生活时尽量保持静止,甚至是减少呼吸的频率。
这样的人往往是由于性格过于孤独,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时间独处,所以对于安静的环境及静止的事物有着独特的爱好。
于是这种静止的“美”在这些人看来便成了至高无上的景观,其最依赖的便是这样的事物,有时甚至不惜做出突破自己底线的事情。
看了这么多怪癖,假如自己并没有“中枪”,那么无疑是值得庆幸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心理疾病,一定要早发现早克服。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bnormal Psychology》
Mercier, H., & Sperber, D. (2011). Why do humans reason? Arguments for an argumentative theory.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4(2), 57-7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