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牛肉做出这样的汤色?山场韵呢?牛栏坑坑主:谁规定牛肉只有一种汤色?
《1》
翻旧文。
前年喝的牛肉,在午后的阳光里,汤色橙黄艳亮,是血橙的那种色泽。
看上去就想再喝一口。
然而,底下的一条留言,让我瞬间就放下了口舌之欲,激起了辩论的欲望。
那条留言说,你家的牛肉做出这样的汤色?山场韵呢?......
呃,我发给武夷山胡歌。
他怒了。
他说,谁规定牛肉只能是一种汤色的?每家的工艺不同,做出来的茶汤颜色肯定不一样。
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难道只有一种颜色么?
《2》
我理解武夷山胡歌之怒。
同样,我也怒。
在互联网的大平台上,每个人说出来的话,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万一不明真相的茶友看到了这些错误的留言,极有可能就当了真,从而对这些茶友的认识产生误导,从而在买茶时交出大量学费,这岂不是害人?
所以,每每面对那些杠精,那些习惯性差评的人,我从来都是横眉冷对的。
杠精可以不认为我的言论是对的,但也请别出来发表自己又主观又错误的观点。
除非,杠精们能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茶友按杠精的理论去按图索骥,买错了茶,杠精们主动站出来赔偿茶友的损失。
否则,请杠精们少发言。
你可以认为你自己全对,别人全错。但请躲在角落偷偷夜郎自大就好,别出来张扬。
路不平有人踩。
太过张扬,会招致天怒人怨的。
《3》
说回这条评论。
这位留言者认为,村姑陈发出来的牛肉茶汤,太淡,不够黑,不够深红,不够褐。
对于这种明亮的橘子红色茶汤,一些对岩茶认识不是很深刻的茶友,是看不上的。
他们接触到太多的工艺不标准的岩茶了。
现如今,岩茶太火,喜欢岩茶的人太多,而正岩茶又太贵,于是,外山外地外市的茶,按武夷岩茶工艺做出来,顶着武夷岩茶的名头,大量涌现于江湖。
这些茶厂,有一些是新办的,资历尚浅,对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掌握得还不是很熟练、不够到位,做出来的茶,要么发酵过重,要么走水不均匀——泡完之后一看叶底,根本不是三红七绿,是五红五绿甚至六红四绿。
这样的工艺,省却了焙火的次数,还可以让成茶条索显得不那么花杂,能卖个好价钱。
这种茶,茶汤便是极深的,极红的。
于是便会令茶客误以为,武夷岩茶本来就是这种颜色。
尤其,还有一句古诗在做注解——清代文化人周亮工写的——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遂,这深红深红的汤色,便成为了一般人口中的武夷岩茶标准色。
其实,这只是周亮工时代的武夷岩茶标准,并不是21世纪的武夷岩茶标准。
我们又不回到大清,何苦死抱着大清的律例不放呢?
《4》
还有一种茶厂,专喜欢复古。
俗称不走寻常路。
在制茶的时候,喜欢把火焙得高高的,发酵得重重的。
好吧,浓工重火之下,这岩茶一出来,明晃晃的酱油色——还不是普通酱油,是老抽。
这种茶,也有人叫重火功岩茶。
其实武夷岩茶在六大茶类里归属青茶,是半发酵茶,完全不必把叶底弄得那么红。
但武夷岩茶的文化之一,便是各种钻研,各种创新,各种与众不同。
你们都三红七绿,我偏要六红四绿。
你们都焙一道火两道火,我偏要焙四道火。
就这,还算是普通的。
坊间还有人自称自己家的茶焙了八九道火——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宣传文案,吓了一跳,敢情这位茶掌柜原来是做茉莉花茶出身的,习惯性以为焙火跟窨花一样,是次数越多越好么?
别说茉莉花茶不是窨花次数越多越好,就算是岩茶,也不是焙火次数越多越好。
关于岩茶的焙火,我们举个栗子。
烧烤,大家都会吧?
烧烤的标准,是把肉和菜烤熟,而不是烤焦。一串烧烤,如果烤的时间太长,那就有可能烤焦了,烤糊了,这就不能吃了,吃了肠胃会出问题。
同样,一串烧烤烤好之后,如果没吃,放那里放凉了,过会子想起来要吃,就得重新加热一下。
重新加热一次,是可以的。如果重新加热一次,没吃,过后又加热了一次两次,这样重复加热的次数多了,这串肉和菜里面的养分,自然就消耗去了一大半,这肉就柴了焦了,菜也糊了。
还能吃吗?还好吃吗?
当然不。
宁愿吃新鲜的,也不愿意吃这种反复烤过,反复过火的食物——不但没有多少营养成分,还有可能让肠胃不舒服。
所以,岩茶焙火,焙到位就可以了,并非焙火次数越多越好,焙多了,就焙焦掉了,都炭化了,还能喝吗?
但这种标新立异的茶,总是会吸引一部分胆子巨肥、求新求异的茶友的目光。
他们喝了之后,反倒会认为,这些茶才是正统,而正统茶,是工艺不到位。
真是有理说不清了。
《5》
喝岩茶,还是回归正统的好。
正统就是传统,传统就是主流。
按大多数老制茶师的方式去做茶,才可以做出纯粹的武夷岩茶。
千万不要标新立异,再把标新立异当成常规,当成日常。
不要因为自己喝了几泡重发酵的牛肉,便把它当成牛肉的标准,以此来要求所有的牛肉。
在传统工艺的大前提下,每户每家的制茶,都有自己的密码,做出来的牛肉,自然也就有深有浅,有浓有淡,不是千篇一律的。
这样才可以让武夷岩茶秀出百花齐放的风采,拥有永恒的迷人的气味。
如果大家都一样,焙个十来道火,再重发酵,那牛肉还有什么新鲜感可言?
每年都喝汤色发黑到酱油色的茶汤,不腻么?
最起码这种茶汤,外省茶友就喝不惯。
这不就是断了武夷岩茶走向全国的梦想了么?
看武夷山人,揍不揍你!
▼ 特别提醒:
小陈茶事的第三家线下店,在2021国庆节期间开始试运营了,想要莅临现场品鉴喝茶的茶友,可以微信提前联系客服微信(taimumagu),因为茶友众多,请有过去的茶友给客服留言。
▼ 小陈茶事第三家线下店(福州)地址: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