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反的原则”讲了什么深刻内涵?
我们继续来聊聊老子的《道德经》的第40篇:反的原则。
这一篇可能是道德经里面最短的一篇了,但是这一篇也几乎是道德经的精华,因为这一篇是老子比较接近于解释“道”的规律的一篇?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首先,“反者道之动”,表示任何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反向另外一个极端,可以简单理解成“物极必反”,前面的内容,我们分享了“物极必反”的思想,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为什么会老子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极端,就会向反方向转变呢?其实也是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一年四季,冬去春来。
《易经》中说:“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显然也是受到了日月运行和四时相继的启发。
另外,“反者道之动”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行为规律也具有巨大的启发,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颠覆时期的青壮年,然后不断走向衰老和死亡,也是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一件事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向另外一个极端转变,我们常说“三十几河东,三十年河西”,也充满了这种循环往复的思维,另外我们的成语典故里面也很多这样的,比如:绝处逢生、比极泰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居安思危等等。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对于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成功地克服所遭遇的很多困难,贡献很大。
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
这是一种心理武器,让我们可以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也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如此顽强的一种精神动力。
其次,“弱者道之用”,大概意思是说,弱的一面才是真正发挥道的作用的地方,换句话说,世间万物的变化,一方面遵循道的原则,同时是从弱开始的,就像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样,“弱”和“无”在这里其实类比的意思,无是天地万物的初始,天下万物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
而这里,其实我们要重点说一下这个“用”字,这里的“用”其实是中国哲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体和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特有的概念。
体表示本体,而用表示功用,作用。一般来说,体是一个事物最根本、内在的属性;而用是一个事物外在的能力和功用。
中国哲学的这种思想和西方思想其实不太一样,中国哲学比较关注事物的功能和作用,而西方哲学比较关注事物的构成,结构和逻辑。
比如中医中不会去分析中药的成分和构成,而只会关注药物的作用和疗效;而西医就一定会去分析药物的成分,研究哪一种成分起什么作用等等。之前分享过,中国哲学比较偏经验和直觉,而西方哲学偏理性和逻辑。
说到逻辑,这个西方的词其实源自古希腊的哲学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
他说:万物皆有逻各斯,但它喜欢隐藏。
逻各斯在古希腊中是“话语”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规律、尺度、法则或者说理性。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还提出了“火是万物之原”的学说。
赫拉克利特意思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变换的,就像流动的水一样,但是这种变化背后有一种不变的“逻各斯”,并且这种规律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他说:这种秩序对于宇宙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所以,他的意思是用火来代表创造万物,也毁灭万物的东西。而且火与万物都可以相互转化,那是火和世间万物是如何转化的呢?
就是“逻各斯”,逻各斯就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
在东方思想中,道家思想中“道”也隐喻了万物运动变化背后的法则和规律,而在西方思想中,逻各斯其实也有类似的意思,是万事万物背后隐藏的那个最本质、最普遍的规律和法则。东西方思想其实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内在是相通的,都是对宇宙本质规律的一种探寻。
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而且这种运动变化背后是有本质规律的,这个本质规律是简单统一的。
一 End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