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好坏,影响真的很大吗
艺述史官方原创
了凡先生,大家都知道了。我之前也讲过很多关于这位先生的故事。在《了凡四训》第一章立命之学当中就有提到说,了凡先生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跟他说,要他放弃科举考试,转去学医。说学医可以养活家庭,也可以用医术去救济别人,而且能够精通一门手艺并帮助到别人,这是父亲的心愿。跟了凡先生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孔子,孔子是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而且兄弟姐妹还很多。像了凡先生跟孔子这样童年历经家庭不幸的古代先贤也有很多,我认为这些圣人们之所以能历经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开,仍然积极地生活,是因为他们对命运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贫穷跟不幸是不值得被歌颂的,值得歌颂的是贫穷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家庭的不幸,这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的,要么认命认栽、碌碌无为过完一生,要么就逆风而行、做出一番成就。也正是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观念。受社会体制的影响,我们可能会顺应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太敢完全跳出圈子,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所以我们也常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同样,圣贤也只是一少部分人。我们当中受“观念”的影响,会认为“大多数人”选择的路是正确的。而其实不然,“大多数”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人群,在它的影响下,我们会失去自我,不敢想也不敢做。
说到这,我认为古代圣贤为什么家境不好,还能这么优秀,就是因为观念不同。而且,他们能想到别人不敢想甚至是想不到的,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甚至是做不到的。你觉得是不是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