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冲出阴霾!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10月14日治愈开播
让“药盒”站起来
走出重度抑郁症三年后,乙辰故地重访,来到他曾经住院的北京安定医院,这里有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抑郁症治疗中心。
医院内的垃圾桶被丢弃的空药盒塞满。
扔掉药盒,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拿到药后的第一个动作,因为服用精神类药物,让很多人感到“羞耻”。
乙辰想捡拾那些被丢弃的空药盒,搭建一个“药盒人”。很多人对精神类药物有偏见,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公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精神科的病房究竟是怎样的?
乙辰的病房在12区。在就患者隐私等情况进行了充分沟通之后,纪录片摄制组终于获准进入这所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部进行拍摄。
医生要在每天的查房问诊中,从患者的表述和体态特征去判断他们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
有时,病房墙皮上的一块碎屑都可能成为自伤的利器。
对很多抑郁患者来说,住院治疗常常是无奈之举,甚至非己所愿。但是透过白大褂和诊疗单,我们看到了努力、沟通和希望。
也许正如乙辰的朋友所说,“最黑暗的地方最靠近光明”。
TA们的故事
正在或曾经经历抑郁疾病痛苦的人,可能就隐匿在我们身边。
子烨是第一个答应我们拍摄的孩子,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她选择戴上了口罩。
在父母不理解的那段时间里,她曾有过自伤的念头。
王向荣16岁辍学,成为广东东莞工厂的女工。
曾经有段时间,她被抑郁情绪围绕,完全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在孩子因为抑郁症离世之后,老袁也走进了老年抑郁的专科门诊。
如何面对失去,是整个人生都需要经历的考验,只是临近晚年,考验会变得越发沉重。
作为资深的助产士,陈雪十分了解女性从孕育、分娩到产后各个阶段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变化。然而,她在孕期里也饱受抑郁情绪的困扰。
在六集系列纪录片中,一个又一个曾经或正在和抑郁疾病斗争的主人公走到了镜头前。
为什么TA们走出隐匿,愿意接受采访和拍摄?
当时还在上高三的钟华这样告诉我们,她想帮助更多的人去理解抑郁疾病。
TA们是无私的讲述者,是“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这一主题勇敢的代言人。
我们很难对另一个生命的痛苦真正感同身受,但是,却在他们坚持、再坚持的抗争和追寻中,看到了爱、智慧与意志力的强大力量。
究竟要如何驯服那只“黑狗”
在历史上,很多名人也留下了对抗抑郁的记录。
那条“黑狗”的隐喻,就来自丘吉尔。
人类历史上曾对精神类疾病有过妖魔化的认知,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患,即便现在仍然被大量误解,甚至被污名化。
我们探讨如何驯服那只“黑狗”,如何对抗抑郁,并不仅仅是想解读一种情绪,而是期望着更多人关注、认识心理与精神健康。
毛爱珍、张进都是因为和“抑郁”猝不及防的相遇,走上了普及和宣传抑郁疾病知识的道路。在他们身边,有更多人在互助相伴,携手同行。
医院和研究院也正在紧密合作,希望给抑郁症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微表情识别、脑成像大数据联盟、蛋白质质谱、5-羟色胺神经递质、迷走神经研究……
这些今天听起来颇为陌生的词汇,却给抑郁疾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或许人类没有办法永远摆脱疾病的困扰,但的确在与具体疾病的较量中不断取得胜利。
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方案》。
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阴霾散去,阳光普照。
六集系列纪录片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
10月14日-10月19日
每晚 19:24
真诚记录 温暖走近
总监制丨庄殿君
监 制丨张雪梅 杨春果
主 编丨杨畅
责 编丨蔡天然
撰 稿丨张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