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巨贪,嘉庆为其罗列20条大罪,何以独独不提“贪”字?
和珅是清巨贪,嘉庆为其罗列20条大罪,何以独不提“贪”字?
1/和珅之贪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贪官都是人人痛恨的。因为他们是让百姓陷入生活困顿的罪魁祸首,以至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贪婪与冷酷,让百姓看不到公平与公正,未来与希望,从而对朝廷丧失信心。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人们肯定会想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清朝巨贪——和珅。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乾隆时期的宠臣。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确实为朝廷办了不少实事与好事。但是,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疯狂敛财,以至天怒人怨。结果,乾隆一死,嘉庆帝立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
据《清史稿》载,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就是这样一位天王级巨贪,嘉庆帝在为他定罪时,一共罗列了二十项之多,却唯独不提一个“贪”字,这是为什么呢?
2/和珅之罪
是不是其他罪名比“贪腐”更严重呢?我们来看看嘉庆给他定下的二十大罪的前十罪吧——
一、当乾隆皇帝册立颙琰(嘉庆皇帝)为皇太子时,先期呈给颙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这个罪名确实够大,提前给嘉庆报了好消息,结果是马屁没拍好,拍蹄子上了,不挨踢才怪)。
二、在圆明园内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这样的待遇,不可能是和大人自己的主意,他那么小心谨慎的一个人,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一定是乾隆爷的旨意,不过,现在是死无对证了)。
三、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这个与第二条同,与所谓的赏紫禁城骑马之类似)。
四、娶出宫女做小老婆(多朝都有宫女到了一定年龄出宫嫁入民间的惯例,这个不知是谁的主意)。
五、川、楚教匪滋事,各路军营文书报告,延搁不报(贻误军机,罪大了)。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这个要是有执法仪留证就好了,不然,人口两张皮的事,还真扯不清)。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字写错了,竟然说不如撕掉另拟(大不敬,现在的大学校长还读错字呢,你能要求皇上字字都认得)。
八、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大搞一言堂,给现代官僚带了个坏头,坏风气一下延续几百年,流毒太深,该杀)。
九、西宁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将原摺驳回,隐匿不报(用心险恶)。
十、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却违背谕旨,无论出没出痘者,俱不令来(可能是出于好心,因为那时的检疫手段与水平都一般,万一漏检或错检,把病传染给皇上了,可咋办)。
看看上面的十大罪,与和珅的“贪”字比起来,还真没严重到哪里去,甚至有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面对和珅这样的巨贪,嘉庆帝是急不可耐地要把他拿下的,不仅仅是因为和家的财富,还有,就是和珅的权势已经影响到新领导的权威与政局稳定。
3/嘉庆之智
和珅之贪虽然尽人皆知,但是,嘉庆要想除掉和珅,还真不能拿一个“贪”字说事。原因吗,说起来也很简单。
那就是,和坤在官场的根基很深,贪污已久,那些钱财都是不计数的官员敬送的,这些官员数量以及分布的广阔都是无法预计的。要是嘉庆帝以“贪”治和珅,这必将会牵扯出他身后那些难以数计的大小官员。
如果往“贪”字上查,就会弄得整个官场人心惶惶(因为整个大清官场已经烂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嘉庆还是懂的),搞不好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嘉庆刚刚登基,局势还没稳定,故此举万万不敢轻易拿众人开刀,因此,想要弄垮和坤,只能想别的办法。
嘉庆帝是个聪明人,他心中早有主意,所以,乾隆驾崩翌日,嘉庆便写了一封圣旨训斥和坤,说道:“和坤平定叛贼没有尽心尽力,没有完成好先帝遗留下来的使命。”这看似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其实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帷幕。
嘉庆帝的这封圣旨,并没有将矛头转向查贪腐,是对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们释放的善意——冤有头,债有主,我不会乱来的,你们都安心好好工作吧,这可让大臣们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果然,紧接着,大臣们便列数和珅的罪状,以此向新皇表忠心。
4/和珅之死
正是因为了有一系列铺垫,稳定了人心,在“法不责众”的惯性动作下,朝局运行正常,而曾经的和珅 一党,被嘉庆帝一招就轻易瓦解。
纵观和珅之死的整个进程,也正是沿着嘉庆设计的剧本发展的。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就赐和珅自尽,一代巨贪和珅将一根白绫套上自己的脖子,就将生前的无数荣华富贵一笔抹杀,死时年仅49岁。
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明确表示,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帝王之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