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论

昨晚睡觉前,把今天的计划罗列好,早上起床,开始写文章。可是刚写一两段,觉得有点渴,就去倒点水。刚喝两口,没有茶叶,白开水是真的没味道,又去泡点茶叶。

没写多少,想起一直追的小说更新了两章,先看一下吧,也就几分钟。于是打开手机,津津有味看小说。看完后,随手打开微信,逛了一会朋友圈;又打开抖音,看一些搞笑视频。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顿时感到十分后悔,浪费了早上宝贵的时间。

这段经历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相信很多人也有过这种感触。如何提高效率,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

何为效率,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可是,大量事实告诉我们,想要在一定时间完成具体的任务,很多时候,会出现各种问题。

那么我们将这些问题归为三类:

  • 1.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 2.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 3.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差错。

这三类问题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那么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三类问题呢?

1.错误估算时间

我在执行一项任务时,总是会天真的认为这件事可以很快完成,可是执行到一半才发现并不是这样,似乎比想象中难得多,也就不自觉放弃;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刚开始就觉得这件任务会花费很长时间,心里莫名有了恐惧,会一直拖延着不开始,直到火烧眉毛,才发现为时已晚。

我们发现,错误估算时间,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它会让我们的执行能力大打折扣。在时间领域似乎也遵循墨菲定律:即完成一个人物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指定计划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总会有“意外”接踵而至。

比如学习英语,一开始往往会从背单词开始,很多人背着背着就放弃了,永远停在单词表的前几页。

少数坚持下来的人却发现并没有到达彼岸,即使每个单词都认识,还是不能够阅读一篇英文杂志。这才明白,原来不学语法是不行的,只好买来语法书继续啃,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啃着啃着又放弃了。

而极少数坚持下来的痛苦的发现,背完词汇,记完语法,依然看不懂文章。深入思考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逻辑训练不足。可是逻辑懂了之后,会发现依然有很多文章是不懂的。才明白,还有各种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比如国外的文化,学科背景等。于是,又要开始新的征程。

我们总是错误估算执行任务的时间,因为我们所做的任务很多都是陌生的,执行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意外”。其实,它们根本不是“意外”,只不过我们对这件任务不熟悉,他们才是“意外”。实际上,这些“意外”是任何完成这个任务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尤其是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需要学习就说明这个领域是完全陌生的,完成学习往往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

2.不能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比较好?不是越早越好,而是现在就开始。可是我们总是习惯于拖延,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却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所以,我们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因为,只要做事,就一定有出问题的风险。

因此,要想克服内部的恐惧,就要认清一个现实,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大。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在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刚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人生本就苦难重重,这是世间最伟大的真理。只有认识到这个真理,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可惜,很少人知道这个真理的含义。

而外部的恐惧则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人的大脑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脑容量已经增加了一倍倍,因此,人的想象力在自然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有趣的是,做一项任务,在自己做好之前,已经了解到了已经做好的样子。于是,无论自己是否做好,都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做好,做的正确。所以,尽管自己不怎么样,却可以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评价别人做的好不好,对不对。

心理学上,人都有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本能,并且不愿意看到或听到与自我形象相冲突的事情。

因此,为了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在心理上会形成拖延。

然而,事实上那些真正能够做好、做对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清楚,想要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他们会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

当然,如果一个人经常嘲讽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也不怎么样。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3.逃避困难

有位女士说自己总是拖延,为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后来发现这位女士一天工作7个小时,她会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做容易的工作,剩下的6个小时面对困难的工作痛苦烦躁,一直拖到最后不得不做的时候,敷衍着完成,可想而知工作的质量。

心理学专家给她提了一个建议:即每天上班的时候,先做困难的事情,再做简单的工作。仅仅改变了顺序,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很多人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好像一直很忙,却总是拿不出成绩,做不出成效,这是为何?我坐在那两小时,文章却只写了一小段,效率如此低下,焦急却无可奈何。

其实,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回避困难。

写一篇文章无疑会花费很大的精力,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刷朋友圈和抖音,要比这个容易得多,因此,不自觉就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些简单而又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留下的只有悔恨。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谓的“喜欢做某件事”,很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满足感而已。

也就是说,拖延者并不是不做事,而是做那些很简单的事。但是现实却是那些困难的事情往往是任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困难的事情通常决定了我们这件事情的好坏程度。所以,逃避任务环节的困难部分,无论花费多长时间,都是徒然无功的。

克服这三类问题的方法

那么要如何克服这些,提高效率呢?

1.目标细分

如果上来就做一件很大的事情,我们多半会由于这件事情太难不容易做好, 需要的时间太长,还没开始就已经畏惧,一直拖延,影响效率。

但是将目标细分,每一次完成的都是小目标,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在北大任教,白天上课,晚上出去授课,谋取生活费。当时俞敏洪的目标很简单,日赚30块,每天教一次课就能赚30块。

当到达日赚30块的时候,就开始想一天可以上两次课,日赚60块。再后来看到别人办培训班,能够日赚600块,于是就创办了培训班,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的新东方。

俞敏洪有5个观点:

  • 1.如果一开始就想创办现在规模的新东方,那会吓死的;

  • 2.任何一个高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目标来完成,即使不能立刻达到最高目标,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最终都能实现;

  • 3.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享受一次成就感;

  • 4.一个创业者开始就想做比尔盖茨,学哲学的学生上来就想超过黑格尔,这种人将一事无成。

  • 5.人要有宏大的理想,但更要知道实现理想的步骤,也就是每一步应该怎么做。

2.做好规划,制定步骤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3各方面:内容、原因和方法。因为我们在决定做某件事情,内容和原因往往会不言自明,而方法却大相径庭,好的方法会事半功倍。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好好学习,但是很多却做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大多数人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不知道要如何做到。

所以,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思考这件事的方法就是重中之重。而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目标细分的重要性,因此好的方法一定是不停的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

比如三个月后的英语六级考试,我要在这三个月努力学习英语,争取三个月后考过六级,那么要做到这件事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要扩大词汇量,英语六级词汇量要求在5000,那么核心词汇在2000左右,我们要在三个月内熟记核心词汇。英语六级核心词汇一共有二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大概100个单词,一个单元分为两次完成。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步骤:

  • 1.先尝试做一两个阶段,测量一下完成1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 2.按照测量的结果制定一个时间表。

  • 3根据人的记忆曲线,背单词需要重复。所以,每3个阶段后就要留有1个阶段的时间去复习,这就意味着一共需要54(40+14)个阶段的时间。

  • 4.一次的复习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完成总任务的1/3时,还需要增加一个阶段的时间复习。这就意味着需要57(54+3)个阶段的时间。

做出以上规划后,就可以落实到每天的具体步骤:

  • 1.每天早上学习一阶段的内容。

  • 2.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朗读2遍

  • 3.下午再用专门的时间把当天背的单词集中被两遍,可以一边背,一边抄。

  • 4.晚上睡觉时,脑海里要把今天的单词过一遍。

有了这样的步骤,随后的一切就是简单执行就行。不会出现背了几天单词,还是在第一页的情况。

做任何事情,通过有效的方法去做拆解,确保每个子任务都是可以一个人完成的。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提高自己的效率。无论学习和工作,这样的方法,受用无穷。

3.多任务操作

华罗庚先生曾经对烧水泡茶有过这样的描述:

  • 办法一: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 办法二: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等水开了泡茶喝。

  • 办法三:洗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然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泡茶喝。

哪一种更省时间呢?

谁都能看出第一种好,因为有的任务被并行处理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会并行处理事件。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同一个时间段可以多任务操作。

比如上学时排队买午餐,很多都是轮到自己的时候才抬头看柜台上面的菜单,再花很长时间做出选择。

其实完全可以在排队的时候,选好自己要买的菜品,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当然要学会区分。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音乐,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听书看书等。

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还是对于人物的拆解,比如烧水泡茶这件事,仅仅拆解为烧水和泡茶两个步骤,只有烧好水,才能泡茶,很难并行。但是把烧水和泡茶继续细分,就可以找出并行的关系。

做好规划步骤和多任务操作的前提就是细分目标。任务细分可以有效解决不能及时开始,错误估算时间,逃避困难的问题,从而提高效率。

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人要有奋斗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天的目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