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国号的由来,是源自流传二百多年的一枚汉朝“传国玉玺”?
皇太极将漠南蒙古纳入后金版图自然喜不自胜。并且,还在俘获林丹汗儿子额哲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1635年四月,额哲被多尔衮追得走投无路,被迫率部投降,为了保命,献上了一件让多尔衮大开眼界的宝物——“传国玉玺”。
这件宝物可是响当当的国宝,因为上面刻着汉朝篆书“制诰之宝”四字。据说此宝从汉朝传到元朝,一直藏在皇帝身边。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元顺帝仓皇逃离时,别的不管,这方玉玺不能落下,只不过在其死后玉玺便下落不明。一直到200多年后的某一天,一个放羊倌捡在草地里拾到此御玺,把它献给了元帝的后裔博硕克图汗。后来,博硕克图汗被林丹汗打败,御玺因此易主。天聪初年,皇太极追剿林丹汗,情急之下林丹汗把御玺转给了额哲,这个决定算是救了儿子一条命。
得到“传国玉玺”的多尔衮没敢把这件物品据为私有,因为他心里极其明白,这个御玺虽然不是后金国的御玺,但也是皇权的象征,况且还是从汉朝流传下来的。它的归属应该是后金国主皇太极。
当然,这款御玺的故事仅是官方史书的记录,其真实身份实在是无法考证。但这是一个有用的故事,特别是对有政治野心的人来说。
还记得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吧。
陈胜吴广炮制鱼腹藏书、篝火狐鸣骗局,制造舆论,鼓动人心,密谋起义,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
这就是历史的可爱之处,有巧合,有相似。
话回皇太极。这款天降御玺对于皇太极来说,来得实在是恰逢其时。
皇太极非常高兴,认为是“天命归金”,应该顺天应人,登上皇帝宝座。本来也或许扭扭捏捏找不到合适机会称皇帝,有了这款御玺,就不用再去遮遮掩掩了。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大清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间节点,皇太极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举行了隆重的上尊号仪式,被后金群臣尊为“宽温仁圣皇帝”。皇太极在即皇帝位的祝文中宣告:“臣(太宗对上天的自称)以明人尚为敌国,尊号不可递称,固辞弗获,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
新国号的命名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蒙、汉封建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在东北正式建立。
一个政权的更迭,一个国号的命名,自古以来极其讲究。皇太极的创建大清国号,后人有很多解释,如北方民族信奉萨满教崇尚青色,故以清(青)命国号;有的人从五行的角度解释,认为明为火,清为水,以水克火,以清代明;还有从满语发音上认为,金的发音与清发音无别。这些只是猜测,皇太极在称帝之前的一个重要举措显示并非这么简单。
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正式下令把族名定为满洲,要求任何人不准称满洲族原名,即“女真”。之后,建国号清,废止原国号“金”。这样的举措,充分彰显了皇太极的远见卓识。历史上,女真建立的金朝曾残酷掠夺和迫害过汉族人民,是汉族人仇恨的对象。废去“女真”族号和“金”国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刺激汉族人的历史记忆,减少民族的抵触情绪。
很明显,皇太极的理想抱负不是想建立一个满族的大清,而是建立一个满族、蒙古族、汉族三合为一的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