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小玩意儿:《怛逻斯之战》

想起来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读那本《丝绸之路》给闹的;

想起来读那本《丝绸之路》好像是因为之前那本《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至于为什么会去读《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到底是因为那本《草原帝国》还是《莫卧尔帝国》还是《耶路撒冷三千年》就有点记不清楚了;

读书就是这样的。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开始,只要始终有好奇心,那么就会向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延伸开去,好像一张有生命力的蜘蛛网,不断地向着未知的领域延伸出去。就像这本刚刚合上扉页的《怛逻斯之战:唐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最初的兴趣无论是源自长安城里的大唐帝国,还是开始于大马士革的阿拉伯伊斯兰新势力,反正今天正好就落在了怛逻斯这个小地方了。

怛逻斯(DA LUO SI), 根据考证这座小城应该是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隶属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州塔拉兹城附近,虽然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但是相距不远处便是中亚名城撒马尔罕,不可不知。这座早已被风沙淹没的小城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中原政权向西域扩张的军事实力极致所在,从这点上说,颇有几分玩味的意义。

由于朝代更替,战火袭扰,关于这一仗,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唯一一次正式交锋,书面记录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记载都是源自唐代著名旅行家杜环所著的《经行记》。之所以强调这点,因为杜环本人就是怛逻斯之战的亲历者,当年被俘后从唐军进入阿拔斯王朝军中,由于为人机警加之才华横溢,备受礼遇,曾经随同阿拉伯使团周游列国,十几年后方才由海路返回广州,堪称奇人也。

这本书并不是那种鸿篇巨制,只有两百多页,中间还穿插了唐朝和阿拉伯王朝的一些宏观背景,对于整个战事写得也是简洁明了,读起来很是顺畅,没有历史书籍惯有的那种厚重和凝滞,不过最关键的是把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说的煞是明白。

比如,所有的战争都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会打这一仗?

往大了说,随着阿拉伯内部出身河中和呼罗珊地区的阿拔斯势力兴起,不仅要西进攻建都大马士革的伍麦叶王朝,同时也要向东进攻中原文明口中的“西域”,这样正好撞上了开元盛世下的大唐西域都护府,两虎相争,必有一战。

往小了说,当时唐朝边疆的统治是基于“节度使式”的军政合一,换言之,西域都护府的一把手高仙芝就是玉门关以西的太上皇,牢牢掌握着从帕米尔高原到天山南北大大小小几十个小诸侯国,其中就有诱发战争的导火索石国,吐火罗以及拔汗那,当然背后未尝没有高仙芝试图趁着大食内乱趁机浑水摸鱼的野心,毕竟凌烟阁上的万户侯,都是凭借腰下吴钩夺取五十州换来的。

这一仗是输是赢?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就战役角度,唐军大败,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按照孙子兵法来看,曾经纵横西域,来去如风的唐军这一仗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劳师远征,深陷绝地,自然不必说,外有强敌环伺,黑衣大食当时初出茅庐,正是朝气蓬勃,满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内有叛逆作祟,蛇鼠两端的盟军葛罗禄心怀不轨,阵前倒戈。纵然唐军拥有天才级的军事统帅高仙芝,遇神杀神,见佛灭佛的猛将李嗣邺以及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白衣封常清三人组,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那么打了败仗之后的后果是怎样的?

就具体的局中人来说,高仙芝,李嗣邺,封常清三人不久就奉命调回关内,参与讨伐安史之乱的征战,很不幸的是三人先后死于内战,其中李嗣邺算是战死于沙场之上,马革裹尸,死得其所,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就凄惨的多,令人唏嘘不已。

战败方如此,可是战胜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齐亚德,艾布·穆斯林先后卷入了与当时阿拔斯王朝最高统治者艾布·阿拔斯的权力纠葛之中,纵然二人英明神武,功高盖世,却先后惨死于宵小之手。最巧合和具有讽刺意味的莫过于高仙芝和艾布·穆斯林是死于同一年的,可谓造化弄人。

对于两个王朝来说,这一仗并没有阻断后续的交往,反倒是有点不打不相识的味道,因为各自的重点并不是征服对方,而是评估对方是不是有和自己平等对话的能力。更不要说公元751年怛逻斯之战四年后就爆发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盛唐由此转入下坡路,无暇他顾。而阿拔斯王朝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动荡之后,于公元762年正式迁都巴格达,开始了历时几个世纪的辉煌时期。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一战标志着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农耕文明向西扩张的极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频繁的内乱,无论是五代十国,还是南北宋,中国对于西域的控制都是近似于无,这种力有不逮导致的真空无疑对于整个地区的泛伊斯兰化和泛突厥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这一进程由于蒙古人的崛起曾经受到了一度的干扰。

有意思的是,此战中战败被俘的两万多唐军中有不少随军行动的能工巧匠,其中尤其以造纸术为甚。他们被俘后由于自身的一技之长,不仅没有受到杀害或者贩卖为奴,而且得到极大程度的重视,要知道当时的唐朝文明程度是远远领先于全世界的。他们的加入和融合以及西迁对于造纸术的全球传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比如撒马尔罕,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先后成为名噪一时的文化名城,其中发达的造纸业功不可没。

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一场一千两百年前的边疆战争,除了一些从历史故纸堆里翻出些小玩意儿的乐趣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可供参考的预见性意义。

一带一路,一直向西,会不会碰到第二个阿拔斯呢?

石油,天然气,今日中国的能源基础一多半都是来自于当年的征战之地,这些地方直到今天也不算太平,那么万一发生一点不愉快的事情,明天晚上的电灯可还能否点亮?

全球范围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起,以及所谓的大突厥斯坦白日梦,如果狼狈为奸,那么我们将如何处置?

昨天有一个马六甲,今天有一个洞郎,明天有一个瓜达尔港,那么后天有什么,你可知道?

不管愿意不愿意,必须承认,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业已存在,并且不可扭转的事实,只是对于这一事实,世界准备好了吗?或者,我们中国自己准备好了吗?

有时候,看看历史,不只是很好玩,还很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