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一)性味:甘,寒。
(二)定性:阳明药物
(三)历代本草论述
1、《本经》: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2、《别录》:味苦、无毒。主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3、《本草新编》:生地,味苦甘,气寒,沉也,阴也。入手少阴及手太阴。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亦君药也。其功专于凉血止血,又善疗金疮,安胎气,通经,止漏崩,俱有神功。但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
4、《日华子本草》:干地黄,助心胆气,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运,助筋骨,长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温。
(四)古今临床运用
1、胞漏、下血、溺血,鼻血:干地黄与甘寒的药物养阴生津,滋阴润燥,凉血化瘀止血(最主要作用),比如犀角地黄汤,或是《千金》小便血方:生地黄八两,柏叶一把,黄芩、阿胶各二两。
注解:本方治疗阳明火郁引起的小便出血,生地黄养阴生津化瘀凉血,黄芩清热止血,柏叶清热止血,阿胶养血止血,本方与猪苓汤合用效果更好;或是《医统》的干生地黄散:干生地黄二钱,柏叶一钱,黄芩一钱,阿胶(炒)八分。妇人尿血不止。上以水盏半,加生姜3片,煎7分,温服。《千金方》生地黄汤,主衄方:生地黄八两,黄芩一两,阿胶二两,柏叶一把,甘草二两;又方:生地黄,甘草,栀子各等分;又方:生地黄三斤,阿胶二两,蒲黄二合。
注解:干地黄养阴生津凉血止血,柏叶、黄芩清热凉血止血,阿胶养血止血。
2、生地黄与辛温的药物(干姜,艾叶,当归,川芎等)搭配治疗虚寒性出血或是寒热错杂性出血,阳明太阴证都有的失血,黄土汤,芎归胶艾汤,或是治虚劳吐血不止:生干地黄一两,黄芩一两,白芍药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一两,伏龙肝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地黄散。
注解:此方与黄土汤相似,生地黄、黄芩、白芍、阿胶都是阳明药物,针对阳明火热出血,当归、伏龙肝都是辛温的药针对太阴虚寒证。
3、通血脉生津,复脉益气力,炙甘草汤用生地量重,在于生津生血脉来补充鼓舞血脉,补益气血。
4、去烦躁、去内热,同时化瘀有好效果,去狂躁(瘀热引起的):防己地黄汤、百合地黄汤。
5、利大肠,甘寒清热养阴清热,通利大便,治疗大便因津亏而干燥:四物汤加味治疗便秘,有热熟地黄换成生地黄,量大一点。
6、逐血痹、除痹。血充足则痹散,活血通痹,《千金》独活寄生汤:独活三两,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各二两。
注解:比普通的独活寄生汤多了四物汤,对于血虚津亏的痹症特别适合,地黄养血生津,强壮自己的生气,痹证自然被驱走,血亏虚寒用熟地黄;精亏血热用干地黄,名医姜春华喜欢用生地黄配川乌治疗痹症的药对,重用生地黄。
7、安魂定魄,治疗惊悸,治失眠。《千金》半夏千里流水汤:半夏三两,宿姜三两,生地黄五两,酸枣仁五合,黄芩一两,远志二两,茯苓二两,秫米一升。
泻热,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重,洒洒恶寒,两胁胀痛。
注解:本方是半夏秫米汤加茯苓安神治疗惊恐,远志交通心肾,然后有阳明内热,重用五两的生地黄清热化瘀除烦,加黄芩协助清热,枣仁养心安眠,生姜化水饮同时可以去除生地兹腻,重用生地黄清热除烦化瘀,自然可以很好的治疗惊恐,心悸动,失眠,尤其是瘀热痰结引起的惊恐失眠。
8、主折跌绝筋,主治跌打损伤,清热除瘀血,有的人素体虚热,这样的瘀血,就只能清热凉血化瘀,就不能辛温化瘀(血受热则煎熬沉块,血不能太热,也不能过寒)跌打损伤早期急性期有点热,中后期寒瘀比较多,但是也有素体阴虚火旺之人则不然。如《千金》中有大黄、生地黄同用去瘀血的方子;或是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9、生地通经脉,补虚弱,强脚膝,润肌肤:生地黄一斤取汁,牛膝(制了末)二两。上件药搅匀,银石器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普济方》)。
注解:生地黄对于血虚津亏干燥性人,肌肤粗燥之人,肠胃好的人(肠胃不好则容易腹泻)滋养滋补好,与当归成药对。
10、治诸疮不合,生肌:生干地黄三合,白芨、白敛、甘草(生锉)各半两,白芷三分,猪脂半斤(炼)。上六味除脂外,捣罗为末,入脂内熬成膏,候冷,日三、四上涂之(《圣济总录》地黄膏)。
注解:本方白蔹、白芨收敛生肌,白芷托疮生肌,甘草解毒生肌,生地黄养血养液生肌。
11、腰痛方。生地黄,上一味捣绞取汁三升,煎得二升,内蜜一升,和煎之三五沸,日服一升,亦可一日尽三升,以瘥止,甚效(《外台秘要》)。
12、疗乳痈肿方。从验醋研地黄涂上,干即易,不过三五遍,服,以酒研之(《外台秘要》)。
13、生地黄粥。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上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饮膳正要》)。
注解:本方适用于阳明火热伤津血虚之人,体瘦弱,多火,口干,舌红,苔干红,多饮水,脉细数,骨蒸潮热,咳血;太阴寒湿重,舌质白,舌苔水滑,容易经常拉肚子的人不能用,生地黄鸡方与本方同。
14、生地黄鸡: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枚。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上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饮膳正要》)。
注解:素体津亏血弱火旺之人很好的药食同源方子。
15、生地黄粥:生地黄汁一合,酸枣仁水绞取汁二盏。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食疗方》)。
注解:素体阴虚火旺津亏血弱伴有失眠之人效果很好。
16、地黄通经丸:生地黄三两,虻虫五十个,水蛭五十个,桃仁五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经候顿然不行,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积结渐渐成块,脐腹下如覆杯,久成肉癥;产后恶露,脐腹作痛。
注解:生地黄凉血化瘀血通经脉治疗闭经,同时可以生津扶正,防止虫类药物伤正气。
17、养血生津祛风止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灭,消风散: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外科正宗》卷四
注解:治疗分泌物多,湿热性皮肤病。
16、利小便,在《金匮》肾气丸中“但利小便则愈”,“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可见生地黄有利小便的作用。
五、现代用法
1、药对
(1)生地黄配熟地;补肾滋阴养血清热
(2)生地配川乌:治疗痹症疼痛同时清热
(3)生地百合:清热,除烦,
(4)生地防己:清热除烦,
(5)生地配砂仁:滋养生津建脾胃
(6)生地配黄芩苦参:清热,除烦,杀虫止痒
(7)生地配赤芍,丹皮:凉血清热化瘀
(8)生地配天花粉,玉竹:生津滋养胃阴,治疗虚热。
(9)生地配芍药:滋阴清热生津通利小便。
2 名中医用药心得
(1)李可用生地120克一味药物治疗热痹。
(2)姜春华治疗痹症喜欢用生地配川乌,生地用到60克到90克。
(3)郭丽丽对历代临床中用生地黄消瘀血做出系统论述.
(4)梁庆森经验:猪蹄生地汤治疗便秘,猪蹄一个,生地黄50--60克。
(5)朱仁康经验:治疗血热血燥津亏皮肤喜欢用生地黄,并且在30克以上
六.运用要点
1、古之干地黄就是今天的生地;古之生地黄就是今天的鲜地黄。
2、生地用于阳明虚热精亏证,量大才效果佳。
3、用量10克--150克
4、使用禁忌: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选自邓文斌《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