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训练:学会换元法,比背范文靠谱
建议先读链接内容:学一个作文公式,一式多用
文/陆生作
今天我们讲一个换元法。这本来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我们把它用到作文中来。这叫跨界取经。跳出作文看作文,不一样的清晰。
三年级同学编了一个故事,我们以此为原型来进行换元。
三年级同学说:
有一只熊,他想吃蜂蜜。他知道有一棵树上有一个蜂窝,他就去掏蜂蜜,这是他的目标。第1次,他爬到树上,爬一半滑下来了,失败。第2次,他爬上去了,被蜂蜇了得够呛,又是失败。第3次,他做好了防护,终于掏到了蜂蜜,成功。
这个故事我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叙述。这个故事可以写得很长:那棵树长什么样,被马蜂蜇了怎么痛,熊有什么反应——语言、动作、心理等,熊做了什么防护,还是那个熊样吗……我们可以身临其境,丰富内容,表演出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
学作文我们先要从结构入手,这就是一个结构。它是一个童话故事,现在交给你们的任务是,把它变成生活当中的一件事情。
我把这棵树换成一座塔,行不行?
在塔顶上有一个蜂巢,熊要到那里去抢蜂蜜。这座塔上,有守护者在那里,熊过了一关,又过一关,再过一关,最后吃到了蜂蜜。
我把熊换成一个人,行不行?
张三想吃野生蜂蜜,去林子里掏蜂蜜。他爬上树,滑下来了;爬上树,被蜂蜇了;做好准备,穿好防护服,爬上树,掏到蜂蜜了。是不是从童话故事变成生活里面的故事了?
张三看到家门口长了一个马蜂窝,这太影响生活了,进出都不方便。要不要把这个马蜂窝捅掉啊?要。那就分三步走,让情节起波折,而且捅马蜂窝不再是为了吃蜂蜜了,动机换了。
我把事情换掉,行不行?
前面是换了人物,从熊变成了人;也换了地点,从一棵树变成了一座塔,又变到了张三家门口。
事情也可以换掉,这里是掏马蜂窝,换成风筝挂树上了,爬上去把风筝拿下来,行不行?行。
今天放学去放风筝,运气不好,风一吹,风筝挂树上了。刚买的风筝得拿回来啊,于是爬树,树上太滑,不好爬;终于爬上去了,上面竟然有个马蜂窝,可惨了;最后做好准备,终于把风筝拿下来了。
我家住在四楼,去阳台收衣服的时候,刮来一阵乱风,把一件衣服掳走了。衣服挂到一棵树上去了,要把衣服拿回来。这其实也还是熊掏蜂蜜这个故事吧?
再想一想:熊到一棵树上去掏蜂蜜,把它换成一个王子去一座古堡里面拯救公主,行不行?
再换——在战争当中,有一个狙击手要爬到这棵树上去占领制高点,协助他的军队。结果爬一半,滑下来了;再爬,发现上面还有个马蜂窝,不上去了吗?必须上,想了办法上去。这位狙击手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构思,都是从熊掏蜂蜜换元换出来的。这个很关键的,怎么从一个故事里面变出好多个故事来。
这些故事表面看起来不一样,其实里面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学习中要多多训练的地方,怎么样从不同的故事里面看到一样的东西。故事的表面是不稳定的,但故事的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学习作文,要学一点里面的东西。
什么叫换元,理解了吧?
我们可以把我们读过的故事换掉其中的人物,换掉其中的地点,换掉其中的事件,它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故事。如果想让故事更复杂一些,可以再添枝加叶。写作就是个技术活。
理解了换元,我们今天就写这样一个故事:把熊掏蜂蜜进行换元,换成生活故事,而且这故事符合一个作文公式——目标,努力,失败,成功。
一个人物,可能是动物(家狗)也可能是人,他有一个目标,可能去掏蜂蜜,或者是捡风筝,或者其他,他想出办法来完成目标,他第1次做,没成功,然后改进,第2次做又没成功,再改进,第3次做成功了。就这么个结构。
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既然不是一步到位的,那就把它分出步骤来,一步一步写清楚。你先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了。在写的时候,你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手法,可以用一个声音去开头,或用时间去开头,或用环境去开头,这些都是可以的。你只是为了讲好一件事情,并从中提炼一个立意出来。
这一课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
能不能把你看到的故事换掉其中的元素,让它变成一个新的故事。我们以后还会做这样的练习,今天就讲这些,现在开始写,写生活当中的事情,不要写童话,要身临其境,把它写到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