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产量配方法制订土壤施肥策略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要生产出多少农产品,就得为生产这些农产品提供必需的原料(物质和能量)。这种原料就是“养分”,即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营养元素都以肥料的形式提供,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大部分微量元素土壤都可以满足,只有土壤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或某种作物对某一微量元素的需要特别敏感时,才有针对性地把这种微量元素列入肥料配方内。
目标产量配方法又称养分平衡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本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该方法由著名的美国土壤化学家和测土科学施肥的创始人曲劳(Truog)于1960年在第七次国际土壤学会上首次提出,后由斯坦福(Standord)所发展,创立了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
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一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的含量X肥料利用率)
养分平衡法的核心内容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是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的。“平衡”之意在于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能满足作物计划产量需要的那部分养分。通过调节作物养分的供需平衡,达到理想的目标产量。
养分平衡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理解和掌握。其缺点,一是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值是一个相对值,它与作物养分吸收量之间不是完全的直线关系,用一个恒定的数值来校正土壤养分测定值,其合理性值得商椎;二是肥料利用率变化大,不同作物、不同肥力水平、不同管理措施都会影响肥料利用率;三是目标产量的确定没有客观的指标和方法。此方法有多项参数是估算和校正来的,因而使此方法的精确度受到影响。

目标产量配方示意图

参考文献:

【1】刘茂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5-4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