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街51号的前尘与今梦
天津街东起长江路,西至胜利广场,形似英文“S”。大连人习惯把西面的九州饭店看作天津街的起点,过了修竹街,就不算天津街。天津街51号恰好在“天津街”以外,按照人们的习惯,应该是世纪街。
西川商店
(天津街51号旧影)
解放前,天津街51号不属于浪速町(今天津街),而是纪伊町(今世纪街)。据1943年《大连番地入案内》考,原是纪伊町20番地。天津街51号建于1924年,建筑非常华美,属折中主义风格,它的立面五段式划分,中央半圆形断山花,下入口辅以变体方形双立柱勾图,底层两边毛石饰佩券式窗楣。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反映了历史的厚重之美,须臾间有穿越时光的感觉
天津街51号是株式会社西川商店旧址,它的创立者叫西川光太郎。1909年,加入塞缪尔商会。1910年,在大连开设西川光太郎商店。1923年,西川光太郎突然死去。此时,西川光太郎的儿子西川高岭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接到噩耗后,他立即赶回大连,继承了父亲在大连的业务。西川高岭当时只有26岁,正是意气风发、自信飞扬的年龄,他决心把父亲的事业进一步扩大,随后建造了更欧式、更洋气的店面。1924年4月29日,改组为株式会社西川商店。当时,西川商店资本金80万日元,经营范围是工业用机械、内燃机械,水道瓦斯机械,各种火车唧筒、化学建材等。后来,西川商店又在奉天(今沈阳)、长春设建支店,在哈尔滨设办事处。至1936年,资产达到66万日元。
为什么西川商店会取得成功呢?历史都在记录中。创业的三大要点: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1919年,大连港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第二大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许多年轻人带着淘金梦来到滨城。如果说以上是天时与人和,自然还需要地利。
(人民路旧影)
世纪街北起长江路,西至鲁迅路,以人民路为中轴线分为南北两段,可以说是黄金地段。人民路,解放前叫山县通,模仿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铺建而成,故被誉为“大连的香榭丽舍大街”。 沿途风景非常美丽,令人有置身欧洲的感觉。当时,这条街上有美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荷兰领事馆、丹麦领事馆、捷克领事馆等外事机构,有三井、三菱等大型企业,有大连汽船会社、大连山下汽船会社、大阪商船会社等大型海运公司,有大连海关等重要机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大广场(今中山广场)有市役所、民政署等政府机关,商社、银行鳞次栉比。其二,西川商店距吾妻驿(原大连东站)百米之内,且敷岛广场(今民主广场)附近还有众多运输公司,陆路运输非常便捷。其三,这里距海港一站之遥,贸易往来相当便利。
西川商店附近还有很多洋行与社团,隔着世纪街,东面的纪伊町23番地是非常有名的敷岛商行。敷岛商行建于1924年,由流亡“白俄”陶里亚创立,经营运输业、经纪业、出口业等。敷岛商行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哈尔滨俄商秋林商行,在外商中口碑甚佳,营业状况非常好。因为日本殖民者利用“白俄”反共反苏,各个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为了取得日本殖民当局的支持,陶里亚还娶了一个姓上田的日本女人做老婆。
西川商店南面,解放前是纪伊町32番地,原为大连犹太人会馆,解放后是海港职工家属楼,已于十余年前拆除。在连犹太人没有建正式的犹太会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一直在会馆下设的祈祷室举行。1929年12月8日,在连犹太人仿照哈尔滨犹太人的模式建立社区组织,会馆位于山县通181番地(已拆,今香格里拉酒店)。日本殖民当局称之为大连犹太人会。因为在连犹太人多数是俄系犹太人,主要来自哈尔滨,所以在连犹太人会接受哈尔滨犹太社团领导。后来,大连犹太人会借到纪伊町32番地(已拆,今世界金融中心东北角),作了大规模改造,并于1935年8月迁入。解放后,大连犹太人会馆废止,多数移民到欧美国家。
西川高岭却留在了大连。
日华邮票研究会
据《邮海探究》记载,西川高岭还是一个集邮家。1907年,西川高岭跟随父亲来到大连。他从中学时代开始集邮,后因忙于商店经营一度中断很多年。过了40岁,他又开始集邮,重点收集中国邮票。1943年冬,一些爱好集邮的日本人经常到西川高岭家聚会。第二年春天,突然提出来建立集邮组织,并在5月提出发行会刊《邮海》的构想。因为这些日本人生活在大连,而且对中国邮票有兴趣,也为了便于同中国人打交道,就将集邮组织取名为日华邮票研究会。日华邮票研究会会长一职由西川高岭担任,理事会共有13人组成,中国人仅有2位,分别是大连玻璃商行“义顺记”的店主王中圣[1]和上海邮政管理局集邮处处长江湛。该组织每月举办会员活动,经常进行通信交换拍卖。至1944年9月,共有普通会员、赞助会员317位,中国人会员约有74位,其中不乏集邮界知名人士。
1944年6月,《邮海》创刊号出炉,第1页是西川高岭作《创刊之辞》,第2页是《日华邮票研究会会则》。文章主要是西川高岭写的《贫战时的日本邮票》和《中国邮票杂信》。
王中圣应西川高岭之邀,做《创刊之辞》和《日华邮票研究会会刊》的中文翻译。西川高岭在创刊辞中赤裸裸地阐述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的宗旨:“为实现日本民族八雄一宇之大理想,乃于大东亚战争日益苛烈之今日,创立日华邮票研究会。籍以邮趣,以寄于东亚之兴隆。”《日华邮票研究会会则》第3条更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侵略宗旨:“本会以由于集邮之共同趣味,以寄于大东亚共荣圈之文化建设为目的。”
但《邮海》非常短命,仅出版了4期,1944年12月推出第4期后停刊。《邮海》刊登中国人撰写的文章也仅有四篇,但刊登日本人撰写的文章却有37篇之多。文章主要介绍日本及“满州国”或日占区的邮政、邮票。同时,连篇累牍地美化日本侵略、鼓吹“大东亚共荣圈”。
《邮海》停刊后,会务并未停止,会费也由1944年的5元涨至10元,会所从理事铃木常春的住所改到西川商店。所以说,西川商店还是日本侵华史、集邮史的重要遗迹,有作深度研究的历史价值。
(1920年代的白木屋)
(1930年代的白木屋)
(浪速町87番地,原天植靠近上海路南向对面)
日本战败后,山本博发起成立“大连日本人青年奉仕团”。1945年9月初,得到苏军苏军司令官雅亚曼诺夫批准。该组织从发起人到成员,均是大连出生的日本籍青年,宗旨是为苏军提供服务,协助维持社会治安,救济日本难民等,办公室设在浪速町87番地满泰产业株式会社。9月中旬,改称奉仕团,组织进一步壮大。9月下旬,奉仕团办公室迁到浪速町白木屋。此时,西川高岭担任团长。他每周召集一次,协商如何开展工作。1946年4月末,在连日本人开始遣返。《邮海探究》作者、著名集邮家王威考证,西川高岭是当时日侨组织的负责人之一,并未返回日本,而是于1946年病死在大连。
……
历经七十年变迁,2016年,大连人在这里创办了“海鲜素诱餐厅”。每一个老房子都有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故事。难舍难忘大连菜,唇齿之间海鲜情,天津街51号也是大连民间投资保护历史建筑的成功案例。
(2010年)
(2016年装修)
(2017年1月31日)
余作《图说大连老房子》4部(未版),40万字,102篇,本文是第99篇。撰写过程中王威、吕忠正博士提供资料,致谢。
本文参阅王威著《邮海探究》
《图说大连老房子》涉及120多栋大连老建筑,尤其是时代地标建筑的历史人文,不因袭任何前作及谬传,均亲自考证,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
没有任何大连官方文史机构参与、支持及帮助,涉及史学成果认定具有唯一性,任何媒体及个人引用须按照国家著作权法规注明出处。仅供大连的朋友及喜欢大连的朋友欣赏。
[1]王中圣原名王之泛,字中圣,为纪念一位挚友曾改名为王梦秋。籍贯山东黄县南埠村,1917年生于大连,约1936年在沈阳读完高中后,回大连协助父亲经营玻璃商行“义顺记”(旧奥町33番地)。对“华北加盖”票非常有研究,集有全套满州国邮票。毕业后,对中国古典邮票非常痴迷。他还是一位京剧票友,擅长京胡。因患有肺结核,1945年初回烟台其兄王之田家中休养。当年10月在那里病逝。
(2)补注:城市变迁之快,无法一一溯源,只找到了天津街51号1985年以后的更迭变化。1984年,天津街街道由时任书记牵线,带队到日本考察、访问、洽谈。1985年7月,在天津街51号办起了大连市首家合资饭店——樱花料理店。2003年前后是大连海运集团公司好运国际船务代理公司。之后有大唐府、啤酒桶在此经营。后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连大学附属医院人民路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