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去常熟山里喝茶

夏天,到底想起家乡常熟的一些场景来了。

白兰花。栀子花,白兰花,两种白色的花都有香气,都好闻。

栀子花的香味更浓一些,白兰花更素雅一些。

白兰花有白玉色泽的纤细花瓣,看着实在清雅,芳香幽幽的,若有若无的。

把两朵合一组,用细铁丝插在一枚绿叶上。然后,可以挂在胸前的纽扣上。

便有若有若无的香味在胸前飘散。

看到有老太太卖白兰花,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几年前的某一天,在常熟兴福寺喝茶,买了莲蓬,买了白兰花。这罐糖是我同学带来的。看《读者》的日期,应该是2014年吧。)

(给白兰花来个特写。)

夏天,到达兴福寺外的露天茶场。

天气阴阴的。湿气有点大,在山路上走,雾气有沾湿衣服的感觉。让人想起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的诗句。
看到几个在山路上走的老奶奶。她们每人挎个竹篮子,篮子上盖一块家织的粗布。掀开盖着的粗布,看到里面是新采的山里蘑菇,她们叫作蕈(音芹)。
山里昨夜下过雨,但蕈并不多。她们採到的都是极宝贝的宝菇。
她们把蕈卖给山下的面店。面店的招牌面,就是“蕈油面”。蕈油面是常熟虞山的特产。

(一碗这样的“蕈油面”,量不太多。那时是38元。现在不知是否涨价了。)

虞山北麓的常熟兴福寺,是全国重点寺院。南齐时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唐代诗人常建写了《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曾经万籁此最寂,现在这里倒并不寂静。

虽是林高寺幽深,但因为旁边是露天茶室,每天来往的游人真不少。

(兴福寺。)

(寺外的涧水旁,就摆着茶桌,人们围坐,喝茶聊天。)

(兴福寺边喝茶人。常熟人到山里喝茶,是一种爱好,也成了一种习惯。)

坐在那儿喝茶。通常,茶店会提供茶叶,茶水和茶杯。

如果你自己带了茶叶,就用自己的茶叶,用店家的水来泡茶,水是不限量。那么一只杯子是10元。就是自己带茶叶,花10元,就可以在那儿一直喝一直喝。喝到中午时,叫一碗面来吃。

如果用店家的茶叶,价钱就大了,一杯几十元吧。

喝茶,聊天,也可以打牌。周围还有不少卖水果的,卖小零食的。还有帮人按摩后背的,还有拔罐的,还有挖耳朵的……反正这里很休闲,很放松。

喝过了茶,也可以去爬爬山。

走过兴福寺前,看到老奶奶们在寺前卖香。她们成群结队地,摇着扇子,站在那儿等买香的人。
有意停下脚步,听她们彼此说话。
她们总怕生意落空,都站在路上边揽客,边说着:
“噢唷,看那边一辆红车来了。噢唷,下来一位大小姐,穿来漂亮,看来是不会买香的。”
“啊呀,又来一位中年堂客,这个会买吧?问问。”
“看,又来一辆车了!原来是啪啪(三轮机动车)车,唉唉,这种车嘛,老早过时了,现在谁家不是小轿车啊……”

(老太们还卖其他小吃,看看这是什么?)

上图是腌过的草头。一小包一小包地卖。一块或两块钱。

(也有卖这种腌的桂花的。这幅图我很喜爱。)

顺着虞山北麓的路,可以到达山里的桃源涧去。

桃源涧,名字何其好听。想起三十多年前,和同事孙老师在那儿放过风筝。

这里,平时水并不多。一下雨,便有一条涧,不断往下流泉水,声音哗哗的。
涧水不大,水却极清澈。
想起韩剧中,常有老人清晨去山上打山泉。这里的山泉也很好,如果能清晨来打上一壶,回去烧开了泡茶,是极好的。

(山间的泉水最是甘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