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 之 一腿三牙
木作一般分为四大类,大木作、小木作、细木作和木雕。大木作是木质建筑大木梁架构,木质家具属于细木作,细木作源自大木作。因此,细木作的家具保留了一些大木作的遗风,细木作中最为典型的家具有“一腿三牙”结构与“夹头榫”结构。
故宫博物院馆藏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小方桌
“一腿三牙”,构造上的特点是腿子不安在桌子的四角,而稍稍缩进一些,形制在带吊头与不带吊头之间。腿子下端有挓,侧脚显著,还保留了大木梁架的形式。腿子之间安牙条,牙条之下有罗锅枨。在腿子上端安牙头,支撑着桌面边抹格角相交的地方,将90度的桌面恰好平分为二。牙子在一腿三牙结构中,一方面起到了支撑重量、加强牢固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装饰功能。牙子这种做法源自传统建筑中的制作工艺,传统建筑中的梁枋和柱子的相交处,是使用替木予以支托,一腿三牙方桌的牙子与建筑的替木,两者简直是同出一辙。从牙头的位置可以看出它是从宋式的只有两面对称的案形结构的桌子发展出来的,所以难怪它还保留着带吊头的痕迹。由于这种桌子每条桌腿都与三块牙子连接,故有“一腿三牙”之称,又因牙子之下还有罗锅枨,故又称“一腿三牙罗锅枨”。
一腿三牙罗锅枨,是一种标准的明式家具样式,承袭了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形式。据王世襄先生研究,“一腿三牙罗锅枨”应当源于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大木梁架,梁架的柱子多用圆材,直落到柱顶上。为了稳定,柱子多带“侧脚”,下舒上敛,向内倾仄,柱顶安头,并用横材额枋等连接。该类方桌反映了中国均匀的建筑式样比例和木结构建筑中的梁柱营造,既悦目又可增加其稳定性。
笔者曾经游历过中晚唐时期的佛教建筑——南禅寺和佛光寺,其雄浑大气的斗拱架构令人叹为观止,这巧夺天工的杰作曾让我留连忘返。细木作家具中的一腿三牙结构,其设计确实借鉴了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唐代建筑的遗风,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建筑中大木梁架的构造,家具与建筑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不得不惊叹于明时期的文人,他们积极参与设计的各式家具,并且将多种元素完美地融合到家具制作当中,从而缔造出精美绝伦的惊世之作。
山西五台山中唐时期的南禅寺
一腿三牙的角形似建筑的飞檐角,一腿三牙加罗锅枨承托的桌面,非常像大殿由斗拱与额枋托起的屋顶一样,于庄重之中见典雅。
山西五台山晚唐佛光寺
下图这件原物藏于颐和园的一腿三牙紫檀琴案(小条案),是另一种一腿三牙表现形式。其四角的牙头不用板材,而改用圆棍。桌面喷出较多,四足侧脚显著,线条流畅优美,造型轻快明朗。透过牙头与裹腿劈料的手法,整体造型显得简洁、明快、舒展、沉静、素雅,体现了一种含蓄、内敛的美。
下图为笔者所使用的一款一腿三牙琴案(小条桌)高仿品。
看过很多一腿三牙的方桌,大多都不太好看,包括王老先生那几本经典书籍中收录的款型在内(王老先生也曾说过——明及清前期虽是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但决不是每件家具都好),感觉造型不是很雅致、大气。许多一腿三牙结构牙板制作得太过窄小,或者是四腿上端内收太少,让人感觉四个角外侧小牙板太过局促,太过勉强,甚至有画蛇添足之感。目前来看,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小方桌最为出色,其造型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毫无拖泥带水的迹象。
下图为笔者所用故宫博物院馆藏一腿三牙罗锅枨小方桌高仿品。
下列各图为明式家具图册中展示的现存部分黄花梨一腿三牙方桌,与故宫博物院馆藏款相比,无论是从比例、形制上,还是优雅纯朴的韵味上来讲,都还有不少的距离。
一些民间的北作一腿三牙方桌更为逊色。
注:文中一腿三牙琴案(小条案)仿制品可预订,详情请联系一鉴斋微店!
参考阅读: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二)—— 文人参与手工业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四)—— 文人家具(上)
浅析晚明文人推动明式家具形成的原因(五)—— 文人家具(下)
久远的木质家具(一) --- 从湖北省博物馆看春秋战国时期木质家具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