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机制币大师耿爱德
本文作者 孙浩
在华外籍人士小传
在中国近代机制金银币的领域里,早期收藏方面谈得上丰富的很多,但能出书论述的就很少了,而其中资料详尽完整的,则以耿爱德(Eduard Kann, 1880-1962) 为佼佼者。耿氏发表之文章极多,为我国泉界保存大量的珍贵资料,所著之《中国币图说汇考》(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更使中国钱币在国际上大放光芒,贡献至大不可磨灭。虽耿爱德之名常见泉界提及,但有关其生平叙述相当零散,因此许多同好仅有模糊的了解。1966年《中国币图说汇考》一书再版时,增加了介绍耿氏经历之序言,现特将该段述说予以整理译出,聊表对耿氏之微薄敬意。
耿爱德生平
耿爱德, 1880年6月21日生于奥地利。1901年离开维也纳进入英国银行业服务,次年派往中国的分行,这位来自奥国的年轻人对中国及中国事物十分喜爱,而中国人也与他相处愉快,而中国就成为耿氏居留长达四十七年的家园。
俄亚银行(Russo-Asiatic Bank,前身即华俄道胜银行)是耿氏接下来的雇主,工作地点在日本。随后任该行在满州长春分行经理。在这段时期耿氏尽其所能每年回维也纳,因此结识后来成为其妻的玛格莉特,俩人在1913年结婚,婚后即返回中国。于任职俄亚银行期间曾在海参崴﹑杭州﹑烟台等地的分行工作。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于耿氏的奥国籍身份,使他变成为敌国工作,处境十分艰难,在长春时生命还受派驻该地之哥萨克骑兵威迫。于是在迁居北京,并于1917‑1919间任职于中法实业银行(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le) 。二十年代间则受聘于中华懋业银行(Chinese-American Bank of Commerce) 。三十年代后就自行创业,专注金银条块买卖中介,直到1949年5月共军进入上海市区前夕离去。
由于有丰富的金融相关经验,在上海从事金银条块买卖时,常被国民政府征询意见,并任中央造币厂顾问委员会职务。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耿氏的奥国已被纳粹德国并吞,理论上为日本结盟国人民,应受礼遇才对,但因其向来与中国人民友好,为此在1942年遭日军扣留于黄浦江边的一间房屋内,当时同被拘禁的西方人有百名之多。后来在一位日本官员交涉下方得以释放,这名官员不久即因对华人过于友善而被调职。耿氏获释后的战争期间,仍继续从事金银条块交易。但战后决定略作休养,乃于1946年起连续三年赴美国逰历,1948年4月时拜访费城造币厂,同年其妻留住美国。
由于随后之国共内战转剧,形势对国民政府不利,故耿妻在1948-1949年间接二连三以信函催促耿氏离开中国,几经犹豫和迟疑后终于接受其议赴美。耿氏滞留期间,仍企图将其所有收藏带离上海,因此在共军入城前的最后关头方匆促启程,但还是放弃许多藏品。移居美国后曾在洛杉矶市郊之罗亚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授课三个学期,至过世之时均住在好莱坞,此段生平描述乃根据其妻回忆所录。耿爱德是在1962年7月30日与祖先共聚,得年八十有二。
耿氏定居美国后,开始写作《中国币图说汇考》,自掏腰包于1954年印刷出版。书中图例均为其藏品。由于他长期从事金银业,对中国货币有相当造诣,故该书迄今仍为一本重要的中国银元参考书﹔后因须求甚殷,乃于1966年再版。耿氏在此书中提到曾购得蒋仲川当年编着《中国金银镍币图说》时所用之全套印刷锌版及使用权,但因过于匆促忘了帯走。耿氏也收集纸币,原打算出一本有关中国纸币的书,曾将内容刊于香港的经济杂志上。他另收集中国邮票,并在中国集邮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篇。耿氏为早期研究中国经济、财政的学者,他所统计的中国金融财政货币数据,皆有所据,屡为后人引用。
耿爱德所收各项藏品的下落
除了机制金银币外,耿爱德对纸币﹑银锭与金融货币相关史料均极有研究,身前所藏数量至大,在与西方人仕中的同好比较私人收藏而言,耿氏虽自认不如邬德华(Tracey Woodward),但今后恐怕也无人能出其右,耿氏在1954年时为筹措出版经费卖了部分藏品,据说买家是一位加州的医生。其它藏品后分三批出售,第一部分是1971年6月,计1200品,其中大多是极珍贵的钱币;第二部分是1971年9月,计535品,以新疆钱币为主;第三部分在1972年3月是耿氏的杂项集藏,有些是其曾着录过的精华,如吉林和新疆的金银币;另有些是稀有代用币及章,由于当时不受注意因此价格很低,被一位钱商购入后编了本目录按标价销售。耿氏也收藏银锭两百件左右,但未公开拍卖;英国大英博物馆现藏有中国银锭332件,其中有190件银元宝系其旧藏,是于1978年时为该馆购得。
耿爱德收藏的纸币也未见公开销售,可能是在1954年时一并卖出。因为在1995年8月香港钱币拍卖会上出现一本耿爱德的《中国纸钞》(Paper Money in China),是耿氏早年陆续在《中央银行季刊》所发表论述之油印本合订﹑以及装有纸钞208张的合集收藏簿,另有一套“由加利福尼亚洲绅士多年收集的精采纸钞” ,可能也是耿爱德遗物。至于其藏书则下落不明,按理耿氏对中国货币钻研如此之身必然拥有极多资料,但其遗孀否认它有留下任何书籍﹑笔记﹑或未出版之手稿﹔不过笔者在加州买到一份耿爱德在《中央银行季刊》发表文章的校对稿,上有其手迹﹔另店中同时还有40年代上海出版的《泉币》一套,可能也是以不公开方式处理。其邮票集藏则在1963年2月由邮商公开拍卖售出。
耿爱德的著作
耿爱德著作以书本方式印行的只有两本:1.《中国币图说汇考》,1954年之初版为牛皮纸灰皮,现在买到的常无封皮,1966年版为白纸红皮。2.《中国货币论》(The Currency of China)为黑色书皮,1926年上海初版,1927年修正后再版。
其他著作约35篇刊于各杂志上,全部以英文书写发表。主要的有:1.《中国对内公债史》(The History of China’s Internal Loan Issues ),是在远东金融商业杂志连载,1934年完成,结集后单行本有104页。2.《中国造币史》(The History of Minting in China),原文先见中央银行季刊后稍修正刊1939年中国杂志,摘译见《中国钱币》2003年第三期。3.《中国金币史》(Coinage of Gold in China ) ,1941年发表于中央银行季刊。4.《中国流亡政府试造币》(Coinage of the Chinese Émigré Government) ,是介绍国民政府迁台湾后在1949-1957间试制的各种钱币,1957年发表在美国ANA月刊上。这些是篇幅较多而有单行本,其它刊载在各杂志上的资料十分零散,无法详加介绍。耿氏对中国纸币的研究也有很好的成绩,可惜发表的文章没能总结成书出版,以至于在这方面的成就常为人忽视。
(本文载于本刊2006年第三期 图书图片为本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