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细节(5)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图片选自网络
袁建国
"尊重是沟通的开始,也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沟通,才能顺利地完成。"
这是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沟通力》一书中的一句话,我深以为然。
不过,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视自己为强势的存在,特别是当学生有失当行为时,他们便将“尊重”抛到脑后,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也毫无疑问地成了沟通中的失败者——有时候虽然表面上学生是“服从”了,但综合评判的话,教师仍然是失败者。
我在《“心理学家”郑老师——一位老同事的真实故事》(文章链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一文中,记述了两位不同的班主任面对同一事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事情是这样的:
学校明文规定,校内禁止以买蛋糕等铺张浪费的形式同学之间过生日,但总有学生无视学校纪律,在生日的时候偷偷买蛋糕庆贺。Y老师的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学,Y老师知道后,直接把蛋糕扔进了垃圾桶,以儆效尤。
同样的事情,郑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有一次,政教处姜主任给郑老师送来一个大蛋糕,说是没收的郑老师班里小明同学的,要求郑老师处理。
郑老师后悔在过生日这件事上没有给学生讲清楚——应该借Y老师班里的事情,及时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方面的教育。
郑老师知道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看着眼前价值七八十块钱的大蛋糕,她陷入了沉思。这么大的蛋糕,应该参与庆贺的同学人数不少。如果也扔进垃圾桶,浪费是一方面,得引起多少同学不高兴?
晚饭之前,郑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首先祝他生日快乐,又问他准备邀请几个人过生日,让他把本班的、其他班的关系不错的同学都邀到了办公室。郑老师为小明点上蜡烛,一块儿唱生日歌,然后吃蛋糕,过了一个让小明意想不到又终生难忘的生日。
晚上郑老师开班会,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及时把学校的要求传达给同学们;然后讲了为什么学校不允许学生买蛋糕——家长都在农村,挣钱不容易,应勤俭节约;又让班长统计全班每个人的生日,各小组推荐集体过生日的方案;最后全班祝小明生日快乐,几个代表即兴发言,小明做生日感言……一个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让小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大家来分析一下两位班主任的做法。
Y老师将学生的蛋糕扔进了垃圾桶,这是一种“行为”但绝对称不上“艺术”。这样做确实可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但因为缺少了尊重,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这件事有可能让买蛋糕的同学成为全班同学的一个笑柄,甚至是一生的笑柄。对师生关系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痕,师生关系有可能因此达到冰点。
在昨天的推文中我讲到了沟通目标的协调性,即师生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矛盾问题得以解决,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双方情感更加深厚,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反观Y老师的做法,仅仅是让问题有了结果,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可以说,沟通目标一个都没有达成。
毫不客气地说,Y老师的做法,是制造了一次教育事故。
再看看郑老师。在沟通之前她首先反省自己,然后考虑对学生的影响,最后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这可以说是“把教育事故变成教育故事”的经典案例。
在《可复制的沟通力》中樊登老师说:“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郑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她完成了一次高效的沟通。
2021年8月10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