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记︱道可道,非常道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期数:第513篇
一、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二、解释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
“道”是宇宙本体,是演化一切万有的总源头。
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非空非有,有关道的语言、文字、名相都只是对道的不究竟的叙述。
不究竟叙述的语言名相又不会等同于宇宙恒常存在的道。
所以,道无处不在,但又没有一个具象的物可以代表道。
“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名”是指从宇宙本体演化出来的一切万有,包括日月星辰,动物,植物。
万物本来没有名称,只是为了沟通方便加以区分,人类给万物命名、贴标签。
所有的命名、名词、名相都只是虚设的标签。
名称、标签只是只是个代号,并不等同万物本身。
比如苹果,仅仅是代表一种水果,但是不等于苹果本身。
你说孩子不爱学习,不是好学生,这是你的评价系统,不代表这个孩子本身。
还有,我们在二元区分的世界里,就是靠名称、定义、命名来区分和判断事物呀,否则怎么认识事物呢?
比如:我让你把手举起来,你一定不会把脚抬起来,因为你知道手的位置,你和我对“手”的位置认识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才明白说的是什么。
可如果,你认为手这个词的本身就是“手”,那就大错特错了。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这里的“无”指的是混沌初开,天地未分,没有二元对立,属于“道”的状态。
就拿孩子出生来说,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子宫里,婴儿还没有成形,但是生命却已经在孕育,这种状态就是“无”。
等到婴儿长成呱呱坠地,就是“有”,在婴儿的意识里才有了万事万物。
所有,这一切的发生是那样的精妙不可言,无法言说,怎么说都无法达到极致的奥妙,这真的是奥妙的源头。
三、今用
我们都知道,庄子曾经回答过道在哪里?他的观点令人振聋发聩!
事情是这样的,庸人总是自扰:道在哪里?总想寻到一个所谓的道。
庄子随顺人们的思维,说:道在蝼蚁。
人们不满意,庄子又说道在杂草。原来说道在动物,现在又说道在植物,人们更不满意了。
庄子又说:道在砖头瓦块。原来还是生物,现在连生物都不是了。
所以人们又要问个究竟。
庄子干脆说:道在屎尿。
人们认为最肮脏的地方,都有道存在。这是对庸人当头一棒!
道无形,道又无所不在。
道无法用言语表达,所以是无形的;道又从来不与万物划清界限,哪怕是屎尿中都有道,所以道又无所不在。
庄子所说“道”与觉悟的境界是一样的,都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不可言说的境界。
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可以超越二元对立,同时又可以遵守二元对立。
在电视剧《天道》里的丁元英就是一个活在“道”中的人,深谙世俗规则,又不被世俗规则牵绊,做到随顺而为,活出自在状态。
因此,现代人在精神上更需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活在“道”中,在万事万物中体会“道”的境界。
四、《道德经》思维导图
当我们生活在平静、爱与和谐之中,我们就会融为一体!
觉察功课:
1、你读过《道德经》吗?
2、第一章的那一句,让你的体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