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勇丨遍地黄花是金针(散文)
立秋前后,正是黄花菜上市的日子。
在淮阳县城的农贸市场里,金灿灿的黄花菜唱起了独角戏,无论是紫的茄子,还是绿的黄瓜,或者是红的辣椒,都把位置让给了黄花菜。南来北往的客人从客栈里走了出来,在农贸市场里转来悠去,偶尔会停下来,拈一条黄花菜放在鼻翼下面,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慢慢地嗅着菜香;有时也会把菜条放进嘴里,细细地咀嚼,没有多久,便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黄花菜也叫金针菜,概和宋代淮阳太守张耒“莫笑农家无宝玉,黄花遍地是金簪”这首诗有关。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出产黄花菜,其中被国家授予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原产地域保护的有淮阳黄花菜、祁东黄花菜、邵东黄花菜、庆阳黄花菜、大荔黄花菜等。这些地方的黄花菜和淮阳黄花菜最大的区别是,淮阳黄花菜有七根花蕊,其他地方黄花菜则只有五根花蕊。黄花菜的花蕊中含有名为秋水仙碱的毒素,可以增加食物耐煮性,这正是淮阳黄花菜久煮不烂、清脆筋道的奥秘所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秋水仙碱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容忽视。有一道“凉拌黄花菜”的菜肴,最重要的调制程序就是去掉新鲜黄花菜中的花蕊。否则,食用者中毒后轻的会恶心口渴、呕吐腹泻,重的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如此,吃黄花菜倒有些和舍命吃河豚相似了。
采摘黄花菜一定要选在花蕾含苞未放的清晨,无论是长长的透露出橘红色底蕴的花蕾,还是如秀女般翩翩起舞纤长而碧绿的叶子,经过一夜露水的浸润,越发显得水灵。这个时候的黄花菜花蕾饱满而厚重,积蕴了一个夏天的精华还未曾流逝。打开花蕾抚摸一页页未曾开放的花瓣是那样的富有质感,不像绽放了的花瓣瘦弱而薄如蝉翼,尽管没有咀嚼品味,依然能让人感觉到乏力的寡淡无味。
为便于保存,人们把黄花菜炮制成干菜。把从田野里采摘的新鲜黄花菜放进蒸笼,经过高温熏蒸,除去黄花菜中秋水仙碱的毒素,提炼出黄花菜最佳的菜香。待蒸笼中青涩而生硬的菜条变软后,就可以均匀地撒在秫秸箔上晾晒:黄花菜慢慢地收缩着身躯,由绵软变得坚硬,褪青翠为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润泽的光芒。这种炮制方法,是淮阳黄花菜原产地域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拿到货真价实的淮阳黄花菜,在黄花菜刚刚起苞的时候,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就开始在淮阳“跑马圈地”——他们会和菜农们签合同,包揽下一块块菜地的收入,指导着菜农们按照传统的方法采摘黄花菜、炮制干菜,从源头上保证了黄花菜的品质。
在中国不同品系的菜肴中,大都能看到黄花菜的身影。在黄花菜猪脚、黄花菜木耳炒肉丝、木须肉、咸鸡黄花菜煲等大众菜中,黄花菜都是主要的食材。其他如菌花油鸡汤、黄花菜排骨汤、酸辣肚丝汤,包括炖肉、扣肉类的菜品中,也同样离不开黄花菜,并且因为黄花菜的点缀,油腻的食材也变得清爽可口了。自李唐王朝始,淮阳酱黄花菜都是皇室的贡物,更受文化人的青睐。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辙在陈州做了三年教谕,和哥哥苏轼、妹妹苏小妹唱和之文中,对淮阳酱黄花菜多有赞美。1990年春天,我偕新婚的妻子去天津旅游,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段华兄弟让我带上两瓶酱黄花菜,说是作家孙犁老人特别喜欢。我和妻子先是从郑州坐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转车到天津,一路颠簸不已,交货时发现已经破碎了一瓶。段华兄弟依然非常高兴,从破碎的酱瓶中拈起一根菜条,迫不及待地放进嘴中,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淮阳黄花菜不仅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发展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如今的淮阳黄花菜已经真正地成了“金针”——比金子还要珍贵。县里培植推广的优良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稳定,较之传统的黄花菜品种更有市场优势,价格已经是过去的几十倍,种上两亩的黄花菜就足以让菜农们过上小康生活了。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