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保健佳品”——紫苏

田园诗意生活

《尔雅》记述:“取(紫苏嫩茎叶)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体白身香。”
宋仁宗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汤饮,“以紫苏熟水为第一”。故有元代诗人昊莱“向来暑殿评汤物,沉木紫苏闻第一”的诗句。”

正值夏季,紫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同源性植物,紫苏味微辛,散发着特异的清香, 揉一叶放鼻孔下闻闻,令人头脑清醒,精神振作,仿佛在山野中待了一天。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科属】唇形科紫苏属

别名】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苏麻、水升麻

英文、拉丁文】Perilla frutescens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分布】原产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在中国南方地区广为使用。

中国种植有近2000年历史,主要用于药用、食用、油用、香料、护肤等方面,其叶、梗、果均可入药,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常配生姜同用;有行气宽中作用,减轻脾胃气滞、胸闷、呕恶等症状。嫩茎叶可生食、作汤,淹渍等食用,苏子可以榨油,紫苏还有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等美容功效。

形态特征

株高、根茎:株高0.3-2米,绿色或紫色,茎秆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

叶:叶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

花:轮伞花序,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花冠白色至紫红色,花期8-11月;

种子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果期8-12月。

生长习性

光照:比较喜欢阳光,较阴处也能生长,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夏天阳光酷烈时,则需要遮阳的,易晒伤。

温度: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温度18-23℃,开花适温22-28℃,低温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

土壤: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房前屋后、沟边地边都能生长,以排水良好,酸性、沙质壤土为好。

水分较耐湿,耐涝性较强,不耐干旱。

生长周期:一年生草本,3-5月种植,定植后70-80天可采收,栽培周期8个月(3-11月)。

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营养价值

紫苏叶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B2,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含有抗衰老素SOD。

药用价值

紫苏性辛、温,入肺、脾经。具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胸闷、脾胃气滞、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等病症,但气虚、表虚者要慎用。

嫩枝叶(苏叶) 紫苏梗(苏梗) 紫苏子(苏子)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理气宽胸、解郁安胎\化痰止咳、降气定喘

经济价值

近代,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经济价值很高的多用途植物。世界各国对紫苏属植物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食用方法

紫苏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香料及食物;

烹炒凉拌:凉拌放上几片嫩叶点缀,增加食材的色、香、味;

去腥提香:烧鱼虾、田螺等少不了紫苏,它更是鱼生海鲜的必备调味品,烧烤时搭配也能去腻;

茶饮驱寒:当受寒感冒时,摘些紫苏煎水服用或冲泡一杯紫苏茶或紫苏柠檬水,效果也不错。

使用注意事项:

1、紫苏属于辛温之品,风热感冒尤其是热重者忌服;

2、气弱表虚,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苏;

3、紫苏含有大量草酸,也不能过量食用。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方法

播种时间】春播,南北方播种时间差一个月,南方3月,北方4月中下旬。

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紫苏也可以自播。

育苗定植】种子不足,水源不足的干旱地区采用育苗法。苗高3~4厘米,2对叶子时,选阴天或傍晚移栽到地里并浇透水。

株行距】株距25~30cm,行距45cm。

追肥培土】苗高30cm时,追施氮肥和磷酸钙(紫苏的钙含量很高),结合松土培土埋好肥料。

注意事项】紫苏分枝能力很强,及时摘除新分枝,避免消耗太多养分。为保持旺盛生长,花序也要及时摘除。若要紫苏开花,可缩短光照以促进花芽分化。

病害虫害

紫苏一般比较不容易得病虫害,在夏天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1、红蜘蛛

6月到8月天气干旱,湿度高的时候极易出现。

红蜘蛛成虫细小,多为橘红色,有时黄色。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初期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后可见较大黄褐色斑点,斑点扩展后,全叶变黄并随之脱落。

防治方法: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但要求在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以保证不留残毒。

2、 银纹夜蛾

7月到9月幼虫危害紫苏生长,叶子会被咬成空洞,老熟幼虫在植株上作薄丝茧化蛹。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植物品种

Plant Varieties

主要品种

但紫苏的颜色也不都是紫色的,按照颜色分,可大致分为紫苏、赤苏、绿苏三种,此外也有叶型为圆形和皱叶的区别。

1、紫苏

紫苏正面绿色,背面紫色,也是较为常见的品种。

2、 赤苏(大叶紫苏)

叶子两面全是紫色的品种,一般认为两面都是紫色的紫苏的味道要更加浓郁一些。

3、绿苏(白苏或荏苒)

绿苏叶子两面全绿的,花为白色,也叫白苏或荏苒,海鲜刺身使用绿紫苏较多,是韩国烤肉、日本刺身必不可少的配菜。

4、回回苏(鸡冠紫苏、皱叶紫苏)

回回苏叶子更宽大、具狭而深的锯齿,有皱褶,锯齿也大,常为紫色,也有绿色,有点儿像鸡冠。我国种植规模较大的品种,供药用及香料用,也是在蒸螃蟹时运用得最多的材料。

另外需注意的是,网上经常出现类似的图片并标名为紫苏,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一种叫做彩叶草的观赏植物,属于唇形科,茎也四棱形,甚至也有一定香味,不要搞混了。

生态作用

紫苏作为主要在东方使用的香料,目前还未查到其生态方面特别的作用,唯一查到的资料显示“有一老农总结种植柑橘园的经验,就是在夏季选择壮苗移栽桔园,在柑桔树冠滴水线处,于东西南北各种1-2株,芳香气体来抑制红蜘蛛的生长,繁育。”但这又与前面查到 紫苏的主要虫害是红蜘蛛相矛盾。

具体作用如何,请大家实践为准,也可留言告知。

[结语]

总之,紫苏易栽种和管理,夏天生长旺盛,且适合夏天食用,几乎全身都是宝,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妆等多用途植物。若有院子来年可尝试种植几株,或在室内栽植一盆,几乎可以收获一整个夏天的香气。

编辑 校核:草花房

合作授权转载请与“huafangcao”微信后台联系

(0)

相关推荐

  • 苏子简介

    苏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苏",列为中品,为著名的发散风寒药.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妊娠呕吐.咳嗽呕恶.腹痛胎动等.苏子也成为紫苏,临床上治感冒寒热 ...

  • 中药半月谈|紫苏

    · 典故趣闻 · 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自然是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然而,这"荏苒"却也有另一种特别的意思,就是它曾专指某一种叫"荏"的草木 ...

  • 蒲公英为药食同源之佳品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作用,可预防治疗乳腺增生.西方医学以为,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比较适用于淋巴腺炎,瘰疬,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

  • 药食同源话紫苏 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降气化痰

    紫苏是一味常见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 现代研究 紫苏可抵菌并促进胃肠道蠕动 紫苏的嫩叶富含挥 ...

  • 身边的本草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药食同源话紫苏

    紫苏是一味常见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 中医解析 紫苏全身都可做药用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 ...

  • 【岐黄医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药食同源话紫苏!

    紫苏是一味常见的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具有行气和胃的功效,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此时可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有和胃消胀的功效. 中医解析 紫苏全身都可做药用 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 ...

  • 中药小课堂:药食同源——一身是宝的紫苏

    "药食同源" 一身是宝的紫苏 紫 苏 植物的来源 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紫苏的别名繁杂而几乎和多种颜色都有交集,除桂荏.苏麻.水升麻之外,它还被叫做白苏.赤苏.红苏 ...

  • 中医药日常保健受认可 龙角散引领“药食同源”风潮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也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报道,使人们充分了解草本植物在医疗和日常保健中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的 ...

  • 可用于发酵的药食同源植物--紫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苏 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别称:苏.白苏.桂荏.荏.紫苏.赤苏等 二名法:Perilla frutescen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 ...

  • #药食同源篇#第八十四课“调味佳品”淡豆豉

    原创中医康养说2021-03-24 17:31:24 提到豆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传统的发酵美食,也是日常烹饪料理中常用的调料.它营养又美味,还是一味"良药",中医把桑叶和青 ...

  • 秋季常见几种药食同源佳品

    传统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五脏中肺属秋,五行中肺属金,金性刚烈,以杀为用.古代死刑常"秋后问斩",报仇亦"秋后算账",征收税赋.粮食都在秋天,故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