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建国县烈士塔碑记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建国县烈士塔碑记

溯自七七事变,敌人的铁蹄踏上了我中国领土,守土有责之国民党军队早即闻风南退,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置我华北千百万无辜群众饱尝敌人苦痛,尤以敌人的以华制华的限谋手段及三光政策的实施,我各地人民惨遭敌寇蹂躏。父母兄弟姣儿遭敌戕杀,妻子姐妹被敌奸淫,房屋被烧毁,家俱被抢去,妻离子散,无依无着,啼哭叫嚣之声遍载于途。人民处此境地,倒悬之苦,正如大旱之望云霓,幸有共产党八路军高举抗战义旗,北上抗日,一本为民族为国家的方针,领导我华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实行民主改善民生,获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与爱戴。我县自民国二十八年春建县以来,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涌现出了无数的英勇健儿,竖(屹)立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为人民为国家在敌伪沟路点碉,犬牙交错的环境中,及频繁扫荡的清剿下,密切的结合了群众昼伏夜动,坚持了几年来的残酷环境,与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的军民关系。我党政军民干部及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为忠(终)身献于国家、献于人民,流尽了最后的鲜血。尤以高县长清源、张大队长超华的壮烈牺牲,实令人可歌可泣。 他们的流血,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使得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换来了今天的民主。我们为了进一步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特修筑烈士塔纪念烈士们英勇精神长久存在而标功高百 倍、名震千古的英勇烈士。我县党政军民干部,除继承其英勇奋斗精神及妥为安置烈士家属外,并全体举行公祭以安英灵。

中华民国一九四六年三月

          重修建国县烈士塔碑记

建国县烈士塔系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牺牲之干部战士,于一九四六年所建,兀立于原县府驻地韩村之东,后政府几度迁徙,至一九五四年撤销建制,则唯遗此塔为建国县归物也。塔建成后人皆仰之。每届清明各界人士暨在校学生来致祭者,比肩接踵。可见先烈之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昭然于民心也。其功绩书之于史,勒之于名,铭之于心,传之于世。正人民之所愿也。惜原塔砖木结构年久失修,倾圮在即,观之不独,故人慨叹亦使父老唏嘘,是知重修此塔,实人心之所聚也。为保护文物,告慰先烈之灵,教育后世,激励爱国之心,经原建国县之老干部暨韩村乡人大代表首倡,乡县地三级具文申请,省地拨款近千万元。河沧献三县集资二万余元,由献县韩村乡党委政府董其事,重修之愿乃实现。因原塔处地偏狭,观瞻有碍,故于韩村村南择地十六庙,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七日奠基施工,至十一月二日告竣。殊非往日孤塔已成烈士陵园矣。陵园四面环墙,坐西向东,门楼巍然前向公路通焉。烈士塔雄峙于陵园正中,其式二级八角仍依归制,唯其结构悉改钢骨水泥加二级底坐,延申八角飞檐,较原之塔亦高亦美。原有七碑悉移新址,增加重修之碑置塔内外各四,置塔外者均分左右,皆筑碑亭庇矣。塔后建纪念祠陈烈士遗物,历史资料。前右侧砖房六间供人息止,总览全貌,肃穆庄严,胜原塔多也。似此则后死之心可稍安也,愿子孙后代永以先烈为范,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能如此则先烈可含笑于九泉矣暎。

中共沧州地委党委编委副主任白焕宗撰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陈鑑修书丹

碑 阴 :

拨款单位椇河北省政府四万元

沧州地委行署五万六千元

投资单位:沧县一万元

河间县七千五百元

献县一万元

重建碑文:

千古不朽

复制勒石椇曲阳县大理石雕刻厂高士雄、曹增祥

注:建国县在抗日战争中共牺牲607人,录其姓名籍贯于烈士碑,孙希会、靳绍岩拓  王占龙整理。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微妙斋主人,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记者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手机: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微信同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