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宋词之我见苏轼词豪放里的身世之感

全文1405字     建议阅读时长:7分钟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里面非常全才的一位作家,文作读书写字书法各方面无一不通,纵横捭阖,尤其是在词作方面开了一代豪放词风的先河。

读书先浅后深,总是这样。一开始读苏轼,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他乐观豁达,不拘小节,人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怀。但现在再读,却读出了其他的味道。苏轼的次的确豪放飘逸,但在这豪放里也充满了苏轼的身世之感,遭遇这么多,他岂能不伤心。谁都不是圣人,他也一样。

作为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的这类词,大都完成于他的失意、困顿时期,贬谪的经历和生活的艰辛是无法忽略的人生体验。他的许多写于这个时期的词,表面上旷达超脱,其中却时而会隐现出他的失意、辛酸、流转之悲。虽然苏轼的写作是“以诗为词”,但人生的体验在文人的心中是无法抹去的。在他最好的一些作品里,总会是有种曲折幽微的情思在里面。

古代美学观点认为,悲的就是美的。我认为不尽然,像苏轼这种豁达豪放的词风,悲伤是隐藏在其中的。所以说,“笑着流泪”的说法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他的《定风波》,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他由雨中一件小事引发出深沉的人生感慨,词末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面写自己不惧任何风雨,有着旷达的情怀,但仔细一读,这个双关句里面的风雨不仅是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也指人生的风雨。一桩乌台诗案,一个这样大的政治风波,词人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超越的,他只能自己进行排遣。在风雨飘摇而过时,稳定自若,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堡垒,风雨过后,再回首,也就无所谓风雨了。高中时候特别喜欢他这首诗的前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读起来朗朗上口,人生的那声微微的叹息在里面,他的处理态度也在里面,反而洒脱自如。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经历了飞来横祸的苏轼有点心灰意冷,赤壁怀古时便百感交集。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慨叹个人的遭际,赋予词以无尽的历史沧桑感。苏轼也是一个满怀抱负的人,面对着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的古战场,他此时又恰逢失意落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来反衬自己“早生华发”,时间残酷,这对一个胸怀抱负却怀才不遇的政治家来说,是多么的悲伤,由此他的身世之感便深深带入进来。人生风雨飘摇,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实现,“一樽还酹江月”是他心月的一声沉重叹息。

由物即景,以情入景,更显出苏轼的那份悠悠邈邈的愁苦。苏轼一生,经历坎坷,命途多舛,一生仕途生涯中遭遇不幸,没有谁做官比他做得更失意。他的一辈子都没得意过,最后被启用却又客死他乡。他胸怀抱负,渴望建立一番事业,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世俗的繁琐,总让他身不由己。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老夫聊发少年狂...”上片写出猎场面,一个“狂”字透漏出他内心郁积的情绪。而此时苏轼年纪不过三十八岁,自己却自称“老夫”,与“少年”形成强烈的对比。“酒酣胸胆尚开张....”下片写饮酒抒怀,“酒酣”一句有冲天的豪气,然而自己却“鬓微霜”,这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感伤不言而喻。“何日遣冯唐”用冯唐的典故暗示此时此刻自己不得重用的愤懑不平。人生的遭际再次代入进来。苏轼无论怎么豪放,其实他首先是在失意中酝酿出来的。

人生失意培养了苏轼醇厚的心性,哪怕有那么多的打击,他反而能够在这条强大之路上越走越远。欣赏苏轼的豪情,同情他的遭遇,以身世之感代入写作,让人能够去充分理解他的思想世界,人生不可能没有风雨,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苏子这份经历磨难后的豁达,人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注】参考文献:中华书局版   《全宋词》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历史最真实的缩影,人类最真实的本质!

原创摘记:悠悠岁月且行吟

江湖夜雨十年灯

京华:拳拳之心话大秦崛起一角

征稿

幽兰已经正在运行的路上驰飞了,每天会更新,希望喜欢文字的朋友可以给幽兰投稿,来稿请发邮箱

811865732@qq.com

来稿须注明幽兰投稿加姓名,笔名,联系方式,学校,专业,以及其他的一些你想跟幽兰分享的东西,我们会认真审稿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