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我帮你丢垃圾,明明是你的...

(本文字数3010,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我侑来了,这是我的第21篇原创

圣经中有个关于马利亚和马大的故事:

马利亚坐着和耶稣及祂朋友说话,马大则在旁边打扫又煮饭。

没多久,马大开始敲打锅子,指责马利亚懒惰,并抱怨她在那里悠哉享受,而自己却什么都得做。

摘自《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01

开头的故事,有没有人感觉此情此景似乎似曾相识?

没有也没关系,我有,且听我娓娓道来:

“这两天我带着女儿,不仅把家打理的很好,甚至还做到了早睡早起,要知道,这样的作息,要搁我老婆去做,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我内心有点按捺不住激动,发了信息给老婆,不打字了,直接放图!

大家别急着喷我,我知道你们有些人是6点7点起的,但对我而言,8点已经是神迹。

接着说说我的对话,不知道老婆在那边是什么眼神,但大概会有种感叹:

“MD,又来邀功,还想顺便刺激我,我才不上当~”回了一句“好棒”后没了下文。

天呐,可能有人会说:能给你比赞,还能说好棒,该知足了吧!

不不,这其实对我是绝杀,其实老婆也知道,我需要的不是“好棒”而是“好的”

因为我把我内心的包袱丢给了她,美其名曰:

“早睡早起对孩子身心健康,而且作息规律后也能更快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

实际上却是:

“我想赖床了,以后你来带孩子早起,这样对你们都好。”

回到开头的故事:

耶稣趁着这个机会要马大冷静下来,祂告诉马大说:

“马利亚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并做出明智决定。”

对于马利亚来说,和别人在一起共度时光,比煮饭打扫更重要,也是真正为自己负责,并做自己想做的事。

马大也许是想参与聊天,也或者是不想打扫,但总归是马大正在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

“忠于内心的感觉,不是自私,而是为自己负责。”

对于我而言也是:“又想孩子好, 又想自己不出力。”

也许我是真的从带孩子中,感受到作息规律带给我们的好处,但我觉得好,并不代表别人就要照做。

就算老婆今天说“好的”,也并不代表她就一定会按照我的守则去落实。

事实上,反而是如果她说好,但又没做,我会更生气。

而且还会由此衍生出诸如:你骗我、不重视我、说话当放屁、死性不改、懒惰鬼等等的负面标签。

02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对夫妇在家里,妻子在煎鱼,丈夫在客厅看球赛。

垃圾车来收垃圾了,这是今天最后一台垃圾车了,看着门口堆放的垃圾,妻子转头和丈夫说到:“老公,你去丢一下垃圾,我抽不开身。”

丈夫没回应,过了一会儿妻子又再一次喊道:“你再不去,车子就走了!”

依旧没回应,接着就看到妻子怒气冲冲地走出来,锅铲一扔就开骂:

“你这个死鬼,叫半天不答应,是不知道我在煎鱼吗!”

两人随后大吵一架,最后老公关掉电视愤而出门,晚饭也不吃了。

妻子失魂落魄的靠在墙边,看着门口的垃圾和厨房飘来的焦糊味...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后来这位妻子跑去找我的老师诉苦,我的老师听完她喋喋不休的抱怨后,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那个垃圾在谁的心中,就是谁的责任。”

说的没错,对于丈夫而言,他的眼里只有球赛,根本不在乎垃圾扔没扔,所以那份垃圾,是在妻子的心中。

既然是妻子的垃圾,那要请丈夫帮忙丢,语气就得改变,不是要求,而是委婉的请求,比如:“老公,我知道你在看球赛很忙,但是我煎鱼不能离开,若是煎糊了就不能吃了,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倒一下门口的垃圾,谢谢老公!”

如果丈夫去倒了,那么丈夫回来的时候,就要大大的感谢他:“哎呦!老公真的超感谢你的!你帮我解了燃眉之急!你真体贴!”

如果老公还是不去,那你要么就关火自己去倒,要么就认命,让垃圾再住一晚。

“我们不必因为别人未能达到我们的期待,就让情绪左右我们的头脑。”

这个垃圾,不一定指的就是废弃物,也是代表你内心放不下的事和你想做的事。

所以下次,你心中若也有这份垃圾,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03

昨天还收到朋友的留言问:“如果父母压抑那孩子学到的也是压抑?那父母应该怎样处理情绪?其实孩子也会从这里学到处理情绪的方法?”

索性我就直接在这里回复吧!以下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压抑是一种感觉,就像有个东西在胃里消化不掉,想吐又吐不出来。

这个感觉,有时是情绪、有时是想说但说不出来的话,甚至时间长了,就干脆不说了。

压抑也有分外在诱因和内在原因,类似于不敢说真话,惧怕权威,怕事情做不好都可以归为外在诱因;不自信、自我批判、没有主见都倾向于内在原因。

因为提问的人我刚好认识,所以下面以第一人称回复:

如果你的压抑,是基于自身的原因,那么你完全可以和孩子表达:“这是妈妈自己的问题,和你无关,所以不用感到害怕,我需要时间调整,也请你放心的做一个快乐的小朋友!”

如果是因为他人而造成的压抑,基本说法同上,把“自己的问题”改成“妈妈和某某人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小孩而导致的压抑,那你就直接告诉他:“某某小朋友,你的这个情况,我感到很压抑,但这个不是你的问题,我只是需要和你谈谈,也许你听完后会有一些想法可以回馈给我。”

如果以上皆否,也没关系,反正记住,“压抑”最需要的就是“表达”

以上是父母的部分,以下是关于孩子会不会被父母影响的部分。

如果你压抑,孩子会不会压抑&如果你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孩子会不会由此也学到处理情绪的方法。

对我而言,压抑与否和学习与否,我都不会想着孩子要从我这里学去什么。

我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可能有时候我真的很压抑,但我一是没有对孩子发脾气,二是孩子如果来找我,我会和她说爸爸心情不好,暂时不能陪你。

如果孩子要因此而变得压抑,那我只能说声抱歉,但终归还是得要她自己去处理。

或者有时候,我的状态爆表,任何情绪问题在我这里我都能迎刃而解。

可是回头一看孩子,好像无动于衷,依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又能如何?

所以在我这里,似乎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当然啦!很多课程都会借此宣导,“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等等...

可于我而言,我就是这样,我尽可能地做到我应尽的职责,但如果还是对你造成伤害,我还是只能说抱歉,爸爸也是人。

就好比说我长得像李玖哲,可是我却觉得自己是吴彦祖,呸~跑题了。

所以当我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她回家,然后很自然的抄起了桌上的烟,自顾自的抽了起来,你说我会不会暴揍她?

答案是不会,因为我已经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在需要照顾孩子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我所能给与的部分。

甚至女儿现在还小,我都不知道我能陪她走多远。

等孩子长大了,可能我还是依旧想要照顾她,但她不见得需要。

孩子可能有了很多和我相似的陋习,喜欢赖床、打游戏、抽烟喝酒,但这不也是我喜欢干的事儿吗?

所以如果真的担心会不会影响到孩子,那我倒不如推荐你相信这句话:

“父母认回自己生命的责任,孩子也就会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与其期待孩子未来会如何,不如就此开始,好好的对待你自己。

明明可以不压抑、为何要压抑;明明可以做自己、为何不去做;很多的明明可以,背后却都有很多的为何。

还有一点,如果老是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模仿父母,不如找个时间,好好的回看一下,你和父母之间相像的部分。

有时候,你越怕的,就越会找上你...

毕竟——“故事才需要逻辑,生活从来不讲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