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大类书,做高境界人 ——读钱穆先生《读书与做人》有感
关于读书。 人生离不开读书,惟有读书能使人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因为书中可“遇到”很多境界高、学蕴厚、趣味深、经历时间长河的考验其思想仍历久弥新、保留至今日而甚称经典的人。这些人是阅读者的榜样,有助于阅读者提升做人的境界、人生的底蕴和人生的趣味。
人之所以要读书,因为只有在书上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高标准的人。在学校读书,主要就是学做人。当你有了职业,千万不要以为职业仅是为了谋生,而应当知道做职业也是在做人。人生不能无职业,但做职业只是做人的一部分。职业之外还要做人,职业圈子小,做人圈子大。做人当有理想,有志向。因此,读书先要有志。其次,读书要养成习惯,离开了学校还需要不断读书。读书是做人的一部分,要善于从读书中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使自己的人格上进。
每个人都应当知道,在学校读书是为了走出学校后求取职业作准备,这种读书并不算真读书。离开学校后,不论任何职业、任何环境而读书,这是业余读书。这种读书,才是属于人生大圈子中应有之事,是做人之必需,是伴随一生的,但又是自由的。此种读书即人生读书,应围绕两个目标来读。
一、培养情趣。人生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且活得愉快、有趣味,就需用功夫去培养。首先当培养对人生的情趣,而培养人生情趣的功夫莫如好好读书。
二、提高境界。人生要有境界。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做人自会富有情趣,自会活得舒适、活得有滋味。要提高人生境界,就要好好学做人。要学做人,就要读书。
一个人有了人生的情趣和境界,就是人生最大幸福和最高享受。
在人生过程中,业余读书不可少,要使业余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业余阅读当读五类书:修养类、欣赏类、博闻类、新知类、消遣类。
第一是修养类的书。做人需要修养。因此,中国有关人生修养的几部书是人人必读的。首先是《论语》、再次是《孟子》,还有《老子》等。这几部书应经常放在身边,坚持一天读一二条,可得益无穷。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是一种高尚享受。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修养精义,不论你做何职业,生活如何忙,都应持之以恒地多读经典国学书。如果能每天抽出些时间来,有恒地去读书,必将大益人生。
第二是欣赏类的书。人生需要欣赏。最有效的欣赏莫如读文学作品,尤其要在读诗词。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诗中境界,包罗万象。有自然部分,有人生部分。读诗,可培养我们欣赏自然,欣赏人生,让诗中境界成为心灵欣赏的境界,使我们的人生在诗境中体验到无穷的趣味。
第三是博闻类。这类书没有硬性规定。只求自己爱读,史传也好,游记也好,科学也好,哲学也好,性之所近,自会乐都不倦。增加学识,广博见闻,持之以恒,自不寻常。
第四是新知类。人生应该善于在变化的时代中不断追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才能对接时代,不至于成为滞后于时代的落伍者。
第五是消遣类。这类书包括小说、剧本、传奇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阅读消遣类的书,既可休闲放松、调节生活,又可拓展见识、丰富知识,提升人的品位。
人要生活,哪能不忙碌。只要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好“空闲”,读书的时间是会有的。例如,欧阳修的“三上”读书,即枕上、厕上和马上读书,马上即包括舟船上读书。古人还有“三余”读书之说:即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时之余读书。今人又何尝不可利用日常工作生活之闲暇时间读书呢?业余读书,人生一大佳事、乐事!若能养成为习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必益大矣,切不可小觑。
读书乃人生无比之佳事。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人生境界自然会高,人生情味自然会厚,人生品位自然会高雅!读书本身就是人生一份无上宝贵的乐趣!
关于做人。做人是个大学问。每个人无疑都要做人。怎样做人?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了,乃要继续自己学做人。所谓做人,就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一个人自年幼时到垂暮之年,都当勉力学、努力做(人)。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就是做人功夫无止境。作为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的时候,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仍是一人,是人就仍该做人,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读书也是一辈的事。一个人,只要遵循“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八个字,只要肯读书,持之以恒地读书,便可获得一种新情趣,便可进入一个新境界!